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建筑论文 >

关于西南山地小城镇景观生态规划的思考(2)

时间:2014-07-14 15:14 点击:
33公平原则的重要性凸显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期,城市建设投资和产权向多元化发展,不同利益集团的出现,争夺城市有限的土地空间资源。如何维护和保障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的利益,维护社会的公平原则,从而

  33“公平原则”的重要性凸显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期,城市建设投资和产权向多元化发展,不同利益集团的出现,争夺城市有限的土地空间资源。如何维护和保障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的利益,维护社会的公平原则,从而使社会稳定,是小城镇规划无法避免的社会问题。另外,外来文化对小城镇的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产生强有力的冲击。

  34旧城环境质量下降,新区开发滞后

  在旧城外围,城镇道路交通落后,旧城内公共服务设施较完善,人们更愿意生活、工作在旧城,这导致了旧城功能的集中,居住拥挤,形成严峻的生活环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新区开发难以形成,土地部分荒芜,新区开发滞后于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

  4对西南山地小城镇景观生态规划的探讨

  基于对现状条件,规划中面临的问题,结合对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解,总结了一些个人对生态规划调整的建议。

  41重新整合用地布局与用地结构

  笔者认为用地置换是西南小城镇未来发展的关键,也是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每个城市都有一个完整的生态区域,为积极推动小城镇的发展,将城镇有机规划镶嵌在大地生态格局和生态网路中,可以摆脱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影响。具体做法是:迁出对城镇发展影响较大的工业区,结合排污整治,对迁出的企业进行规划和安置,避免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对置换的用地,遵循高效益的原则,结合土地的级差地价,进行用地性质、绿化指示等控制性指标的规划,为用地的再次开发提供决策依据,减少投资风险和土地破坏。

  另外,以旧城改造为契机,增大道路交通、商业服务、教育文化等设施用地比例,保证城镇各项功能的有效运转,促进城市化进程的顺利推进,使城市生态系统发挥作用。

  42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路网骨架

  充分利用旅游区资源优势,在规划中设置具有地方特色、与旅游业发展紧密的商业服务设施,注重街头绿地、步行街绿化、林荫大道的生态规划布置,让居民生活贴近自然。

  在城镇外围建环路,将对外联系的公路连接起来,形成城区外围交通干道网络,减少过境交通对城镇中心区的干扰。在出入口规划停车场、汽车保修、加油站等设施,理顺道路网骨架,因受限于长江、山地和原有道路,路网大多呈马蹄形,路网结构多呈放射状道路加方格网,同时将道路分级处理。

  43寻求现实可行的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方式

  依据目前城镇扩展的3种理论模式,结合西南山地小城镇复杂的地形地貌,目前的新区开发宜采用“渐进发展”方式,由旧城边缘逐渐向外扩展,改变现在新区“开而不发”的局面。首先对开发区域进行分类,如环境敏感区,绿色生态空间、城市廊道等。并由于环境敏感区涉及到城市景观维持的稳定性,应首先考虑,根据对人类的特殊价值,又分为生态、文化、自然灾害敏感区,在建设初期应选择合理的“发动性”项目,这样才有发展潜力,才能良性循环。

  同时,将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相结合,旧城和新区是城市大系统的一部分,由于城市是高度依存区域生态过程而又高度不稳定的人工生态系统,因此,在城镇建设中应协调区域的关系。

  44山水格局的构成

  山水格局是由大尺度时空过程所形成的区域景观和区域生态的总体格局。在把握城镇与水的构成关系时,注意城区选址,通常把城址选在流速缓慢的江湾内侧,这样既可以取得洁净的水源,且岸线稳定,居民视野开阔。在河道两旁建一定宽度的绿色廊道,在文物古迹周围建绿色天窗。同时江水的自然涨落也构成了不同的季节景观。

  西南山地小城镇的山景极富特色,可分为城市远山、近山和城内山体。远山和近山呈环抱之势,将城镇围合,形成优美的自然空间背景。因此,将自然元素引入城镇打造城镇绿色生态空间是城市景观形成的关键。在生态规划建设中,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环境,很容易将人工建设和自然环境相交融,打造城拥山、水绕城、城市与自然山水层层相抱、环环相生的三维空间景观。

  5结语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大幅促进了西南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但西南山地小城镇的发展仍有诸多误区。因为掌握的景观生态规划知识有限,本文只是浅显的从问题中引发思考,关注山地区域“人与环境”的构成关系,在尊重自然环境、山水空间等物质要素的同时,思考生态城市形态的创造。然而,在当今的城镇建设中,人们最易把人为的建设活动取代自然山水环境。西南山地地区站在城市化发展的“路口”,保护和传承山地人居环境美的内涵和形式,这更需要我们今后加强探索和研究。

  2014年3月绿色科技第3期参考文献:

  [1]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 黄光宇山地城市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赵万民城市规划学科办学的地域特色思考[J]规划师,2005(7)

  [4] 赵炜乌江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4

  [5] 何依中国当代小城镇规划精品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 戴志中,杨宇振中国西南地域建筑文化[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7] (美)IL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芮经纬,译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1992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