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居住环境的居家感 4.2.1合理完善的空间及功能 双拼别墅的设计应该能满足居住功能需求,满足安全、休闲、社交的需求。起居室作为家庭成员主要的活动和会客空间,正是满足休闲、社交的场所。本案起居室采用大开间设计,会客和家庭休闲空间既相对独立,又具有流动空间的特征。室外采用外廊的灰空间形式可以到达南部花园,形成邻里间的对话与互动。 C型套型总建筑面积为231平方米,内容包括有起居室、餐厅、内庭院、厨房、卫生间、车库、工作间(佣人房)、卧室、家庭室、储藏室、露台、主人卧室以及书房,可谓是面面俱到,一应俱全。设计上保证了每个空间相对独立,互不干扰。 江南民居的设计精髓——天井在本案中的移植与发扬光大正是内庭院。内庭院对于本案的设计无异于画龙点睛。它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利用完全属于私家的室外空间,可随心设计不同的生活方案,室内外家庭生活和谐统一,更丰富的活内容可以为住户带来更多生活情趣。内庭式别墅的所有房间围绕内庭布置,可以将内外景观融为一体,设计出更多向阳空间,使采光更充分,且南北通透。吸取江南民居对于天井的布置,为了适应气候性特点,尽量减少东西朝向的空间,本案的东西两侧或为交通辅助空间、或为围墙,令内庭院成为移步换景的空间所在。本案内庭院的设计对于尺度进行了精心的推敲,既要满足对面积的精准控制,又要保证三层建筑的空间感受。内庭院设计为3.6×2.8米,开间大于进深,檐口高度8.7米,为开间尺寸的2.4倍,符合人体健康的心理感受(图6),不会造成空间的压抑感。 4.2.2赏心悦目的景观环境 景观环境来调节情绪,缓解工作压力、陶冶情操。双拼别墅宅前屋后各有花园,私家花园与小区公共景观视觉上连为一体,令业主如沐浴在大自然的天然氧吧之中。景观设计利用本地植物的合理配置、花园小径的曲径通幽,景观小品的画龙点睛,形成点线面的全方位景观空间,营造出生机盎然的自然环境。内庭院设计与前后花园的景观体系连为一体,成为一个完整的立体景观空间。 4.2.3恬静平和的居住氛围 一个恬静平和的居住氛围会令人消除一天的紧张劳累,会给人以舒展放松、因地制宜的环境空间、祥和的小区居住氛围、个性特色的环境小品、绿化空间的可达性及人与自然的高接触性,都会营造出一种居家的氛围。浪琴水岸花园的邻里空间设计正是基于这样的宗旨。一个理想的完善的居住环境是精致的、人文的和互动的,鼓励居住者主动的改造和参与的热情,依靠多种多样的步行活动和亲密的邻里互助来形成具有亲和力和归属感的居住空间,以这种邻里空间为目标提出了三个针对性策略:a.组团具有明显的聚簇特征和地域传统,同一组团不仅建筑形态相近,并且拥有各自的花园漫步体系,使居住者享有以家庭为中心,安全、主动地美化环境,扩充生活和交往的空间;b.每一组团中均有流动的、穿越组团的水景,两边遍植水岸植物,使漫行人流(特别是老人和儿童)有安全美丽的活动场所,进一步扩大了活动和交往的空间;c.快捷、分离的交通减少了组团间车流的干扰,每一个组团均直接可达小区干道,消除车流对组团绿化系统的穿越,以保证组团漫步系统的完整性私密性和安全性。 4.3居住环境的社区感 居住小区是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要求和文化生活所需公共服务设施的生活聚居地。有序的空间层次,多样的公共交往空间,足够的绿地环境,严密的人车分流,会给人以安全、卫生、方便、舒适和优美的生活居住环境,从而充分体现社区感。浪琴水岸花园的会所、小型商业街、网球场以及儿童乐园正是把居住环境的社区感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些配套设施令别墅业主可以不出小区,就享受到高端的休闲娱乐设施、便利的商业设施以及社区化的儿童服务设施,提升业主对小区的社区归属感。 5.结论 通过浪琴水岸花园双拼别墅的设计过程,笔者深切体会到我们建筑师的职责早已不是简单生硬的设计建筑物,而是应该基于对人本质上的关怀,从行为方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精神需求等等方面着手,研究人们对于住宅、对于别墅的细微要求。设计过程应注意地域性、气候条件等对于人们居住空间的特殊需求,不追求立面设计的花俏造型,而应回归建筑本源:建筑是空间的营造,正如老子所说:“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参考文献 [1] 罗德启.健康人居环境的营.建筑学报,2004.04 [2] 沈钧、沈昌乙.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智慧与造化的结晶:江南传统民居解读.建筑创作,200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