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地球上绝大多数自然景观都已经或多或少受到人类的干扰和影响,并在组成和结构上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真正原始的自然保留的己经极为稀少,有着极为珍贵的生态、科研、人文等方面的价值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迹记录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足迹,具有不可补偿、不可替代的多方面的价值。在进行景观规划时,应对这样的区域加以绝对的保护。注重自然景观的保护,尤其是环境敏感区的保护对不得不破坏的自然景观应加以补偿或修复。对水源地、名胜古迹、重要的城市森林绿地加以格外的保护。 六、人性化原则 在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中,设计师要注重一切设计都联系人的生活和尺度。只有建立在对现代人的心理、行为分析的基础上,才会使滨水景观设计的内涵得到更大的延伸,遗失了这一点,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就失去了它的灵魂,成为和城市环境良性循环相抵触的消极因素,成为“为设计而设计”、和现代人需要相抵触的东西。在城市滨水空间的营造上,一定要考虑人的多层面、多方位的不同需要,以达到空间环境和人行为活动的有机统一。 七、平安性原则 确保城市堤防的稳固,防止因绿化植被或其他景观设施破坏大堤结构,防止堤防在洪水来临时发生管涌、溃堤等事故的发生,确保城市居民的生命和物质财产不受水灾的侵扰是城市堤岸的首要职责,是综合开发城市堤岸、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美化城市环境、创造多重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础。 八、亲水性原则 所谓亲水性是指人能够触摸到水的一种感受,或者说是一种很轻易就能达到的物理现象,也可以说是手能触及到的心理现象。滨水区设计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够满足人们亲水的愿望,亲水性几乎是滨水区规划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 九、综合性原则 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规划和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对滨水区的分析不是某单一学科所能解决,也不是某一专业人员所能完全理解并作出合理的决策。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规划和设计需要多学科合作,包括景观规划者、土地和水资源规划者、景观建筑师、景观设计师、生态学家、地理学家等。 参考文献摘要: 1余新晓、牛健植、关文彬等,景观生态学.北京摘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刘茂松、张明娟,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北京摘要: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赵宏伟,城市滨水地区的开发建设基于城市设计思想的反思.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1. 4黄翼,城市滨水空间生长的自然阶梯.东南大学硕士论文,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