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介绍了某海港防护堤经过大风暴潮侵蚀坍塌损坏的现象,采取多项勘探方法,对防护堤地基进行现场取样、探测及室内试验和数据分析。海港防护堤地基为海底淤泥和淤泥质土,抗剪强度低,沉降量大;特有的蠕变特性是防护堤滑塌损坏的主要原因。根据防护堤的特点,采取了抛石、扭工体防浪、旋喷桩防渗墙、级配料灌浆等综合的工程措施,对治理后的效果进行了实践考验。结论得出采取多种措施同时治理海港防护堤坍塌是合理的,防护堤经过多年风暴潮的侵蚀,工程完好。同类工程可以借鉴应用。 关键词:海港防护堤 滑塌 蠕变特性 分析研究 防渗墙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a)-0029-01 1 工程概况及问题的出现 海港防护堤始建于1985年,于1987年投产,作为物资、材料生产运输和工作人员进出外港的通道,经过了二十多年的使用,期间多次遭受风暴潮的袭击。该海区属于不规则半日潮性质:设计高水位1.57 m,历时累积频率1%,设计低水位-0.79 m,历时累积频率98%。设计地震烈度为7度。海港防护堤破坏段表现为防护堤护坡滑塌、防波扭工体被防浪冲至海水以下,护堤坡角沉陷,堤坡反滤层被海浪淘刷,局部土工布暴露撕裂。滑塌段长20~30 m,多大8处。 2 防护堤现场勘测 对防护堤滑塌段地质及堤身情况进行勘探和物探测量。地基勘探采取的手段是钻孔取样,进行室内试验;堤身采用地质雷达和电测法进行对比探测。 2.1 勘测分析 2.1.1 钻孔勘探 钻孔取样和标准贯入试验探明,防护堤堤基以下淤泥和淤泥质粘土未能排水固结,依然软弱。海底土层以细颗粒多见,并含少量的有机质,颜色为黄褐~黑褐色。此类软土多属近代水下细颗粒沉积土,其天然排水抗剪强度小于20 kPa,有效内摩擦角仅为几度有的接近零。 防护堤地层土质主要分为淤泥和淤泥质粘土、粉质粘土、冲填土4类;其特点是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强度低,摩擦角小,具有蠕变或触变特性。当原状软土受到扰动后,结构受到破坏,土的强度显著降低。其灵敏度一般在3~4之间,个别高达8~9。具有明显的流变性,在荷载的作用下,论文范文软土承受剪应力的作用产生缓慢的剪切变形,并能导致抗剪强度的衰减。高压缩性,软土的压缩模量Es≤4 MPa,大部分压缩变形发生在垂直压力为100 kPa左右,作为地基时的沉降量很大;标贯击数低,最弱的土层只有2击。防护堤7.0 m以上为冲填土,土质较均匀,以粉质壤土为主,稍密;不均匀性,由于沉积环境的变化,粘性层中局部夹有厚薄不等的粉土,使水平和竖向分布有所差异,作为堤基则易产生差异沉降。 2.1.2 防护堤隐患综合探测 经探测防护堤结构为冲填土堤,外壳为中滤料加抛石护坡,堤顶为20 cm砼砌块,其下为30 cm碎石垫层,中部填土较密实,无悬空现象;防护堤防浪墙5.50 m范围内有比较多的冲蚀塌落坑穴和部分松散的填土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