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是混凝土施工中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保持适宜的混凝土温度和湿度,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促进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发展,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在短期内易失水,从而导致表面出现裂缝,进而在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色差,影响土建工程质量,所以需在混凝土浇筑后在其顶面及时加以覆盖,并经常检查覆保湿效果,以达到蓄水保温,防止表面水分快速蒸发,抵抗太阳辐射和刮风时温度骤变,保持内外温差稳定的效果。在云南省内的部分地区,如洱海盆地边缘地带的混凝土施工,受当地气候干燥、早晚温差大、风力较强等因素影响,混凝土表面极易因温度骤变、快速失水等原因产生裂纹,因此在上述地区混凝土施工后的养护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 在混凝土的早期硬化养护工作上,温差控制、早期养护和常规养护是混凝土养护的三个主要项目: 1.温差控制 混凝土养护期间的温差控制措施相对成熟,根据混凝土截面构造特点选取不同的温控措施是混凝土养护的关键。其中常用的有冷却循环水管、蓄水养护等方法均可有效降低混凝土中心和表面的温差(≤20℃)。 2.早期养护 指在混凝土拆除侧模的一段时间内(14d)进行的全湿养护,全湿养护是为了防止因外界环境改变而导致混凝土内部结构改变而形成自然温差。为保证全湿养护的效果,其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14天。 五、加强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相关建议 1.尽量减少水泥水化时的放热对混凝土结构物的影响 水泥水化过程质量的好坏对混凝土浇筑有着严重的影响,为了保证水泥水化良好进行,要尽量降低水泥水化时放出的热量对水泥水化产生的不良影响。 2.注意混凝土的配制受施工条件的影响 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因混凝土的配制受施工条件的影响,所以对施工条件的控制是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有效途径。在施工中,混凝土原材料不合格、施工技术不规范等都会影响混凝土成型后质量。 3.混凝土浇筑成型质量与许多因素有关 要达到良好的混凝土浇筑效果,不仅要保证正确的混凝土运输方式、预埋件与模板贴合良好等施工技术要求。还要保证钢筋、预留孔等浇筑材料达到施工质量要求。 综上所述,土建工程企业应该建立质量、进度、管理等方面的意识,要将混凝土技术灵活而全面地应用于工程施工的各个层面,使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水平得到提升,为全面提升土建工程质量、广泛提高工程效益做到技术方面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和子尧.土建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四川水泥,2014,07:169. [2]李峰,夏岩.浅谈土建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民营科技,2012,07:320. [3]吕新东.浅谈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2,16:2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