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地下室设计的主要问题
抗浮问题: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等,地下水位较高,当基础埋深又较深时,对于大底盘地下室部分,由于结构自重较小,可能出现结构自重小于水浮力的情况。所以设计者在设计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得结构能够抵抗水浮力的作用,保持稳定。有两种思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其中一个思路是增加结构的自重,比如增加结构构件截面,或者在结构底板上或地下室顶板上填土增加配重,目的都是靠自身重量抵抗住水浮力的作用;另一个办法是拉住,比如在基础底设计抗拔桩或抗拔锚杆,抵抗水浮力的作用[2]。合理地确定抗浮设防水位。地下室抗浮的一些对策:
(1)增加基础配重。此种方法有点在于造价低,易于实现。
(2)增加地下室顶板的厚度。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增加了地下室的重量,不增加基坑坑底标高的。此种方法的缺点是会增加地下室顶板框架梁的负荷,而且由于板厚有限。这种方法解决抗浮问题的效果也是有限的.
(3)设置抗浮桩。这是一种解决抗浮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
地下室对裂缝控制:地下室对裂缝的出现是十分严格的,是防止地下室出现渗流问题,外墙裂缝宽度控制主要依靠配筋量,配筋量往往决定裂缝宽度,规范要求控制地下室外墙裂缝宽度应控制在0.2mm之内。针对混凝土的体积较大,在混凝土内部热量而不易散发的问题,一般是采用热量较少的水泥作材料,减少热量,因为混凝土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就形成内外的较大温差,较大的温差会使混凝土出现温度应力,譬如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故设计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设置后浇带是减少一次性浇筑混凝土的体积,减少热量的产生,从而减少温度应力的出现。但应恰当地设置后浇带,较长久性变形缝已有很大的改进并广泛使用。(2)加入掺和料也是一种常用的办法,譬如加在混凝土中掺入微膨胀剂。这种掺和料能很好地减少混凝土的膨胀,从而很好地控制混凝土的裂缝。(3)减少不规则边界,设计时尽量少采用凹凸形式,这样能减少混凝土产生裂缝,如果出现不规则的地方应采用附加钢筋方法减少裂缝的出现[3]。
5.结论
随着我国建筑物带有一层或多层地下室的,其中由于半地下室设计难度大,同时地下室出现的问题众多,主要有:地基承载力及变形问题、抗浮问题、外墙裂缝问题等等。本文从下面这几个方面:设计方法、设计模型、以及地下室基础和地下室裂缝控制等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及提出改进的建议,希望对框架结构半地下室设计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建筑工程设计实例丛书—结构设计50.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陈新农。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与技术措施[J].建筑技术与应用,2011(3)
[3]吴建虹.高层建筑地下室抗浮设计的几个问题.广东土木与建筑,2002,8:3-5
[4]李广信,吴剑敏.关于地下结构浮力计算的若干问题,土工基础.2003,3(17):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