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建筑论文 >

浅谈房屋建筑节能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时间:2013-11-23 15:11 点击:
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能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加大。能源问题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一大问题。节能减排已成为近几年政府宣传的口号。节能的理念也已深入人心。房屋建筑作为一大高耗能行业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建筑能耗占全国
  一、房屋建筑主要的节能技术
  1.采暖节能技术
  水源热泵系统是建筑节能中最常用的一项技术。该项技术主要是利用地表水源吸收太阳能以及地热能形成热能资源。只要再输入高位电能就能呢个实现热能转移。
  2.隔热节能设计
  建筑的隔热设计主要是墙壁以及房顶,房顶受到太阳直射,尤其是在南方高温地区如果没有较好隔热效果不得不使用空调制冷,其结果就是导致能耗加大。目前大多数采用的是空气层隔热,比较廉价,该技术中、对墙壁、屋顶的隔热效果非常好,而且还能起到隔热保温两重功效。
  3.太阳能节能技术
  现如今太阳能作为新型能源引用在许多方面,太阳能在建筑节能中的运用是将散热、太阳能采集和遮阳一体化,初步发展成混合型太阳能应用技术,为房屋提供照明以及热能。
  二、我国房屋建筑节能的现状
  1.建筑节能应用不广泛
  我国现阶段的房屋建筑绝大多部分为高耗能建筑。之所以称这类建筑为高耗能建筑是因为其在供热采暖、照明、热水供应、空调制冷等方面的能耗较大。针对建筑节能政府也有出台相关政策法律要求在房屋建设中使用相应的节能技术以及节能材料等,但在实际建筑节能工程实施过程中没有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大多数节能材料由于选材跟普通材料有很大区别因而成本会远远大于普通材料,促使建筑商在其过程中偷工减料,并没有按要求使用节能材料。进而导致建筑节能应用不够广泛这一现象。
  2.公众节能意识不强
  在我国,节能意识还没有深入人心,政府对节能的宣传力也还远远不够。许多民众对能源稀缺这一现状不了解,缺乏节能意识。大多数人在买房过程中只考虑房屋的地理位置、环境、价格等因素,对于建筑节能万群不了解也不关心。这中现状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开发商们不愿意在建设过程中运用节能技术与节能材料。
  三、房屋建筑节能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的研究起步比较晚。20世纪末期我国的房屋建筑节能才受到高度重视,并逐渐走上起步之路。各地方都制定了相应的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正因为起步较晚才导致房主建筑节能中存在较多的问题。
  1.相应法律法规不完善或未能有效执行
  不论什么行业都应该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加以约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政府不出台相关法律法规那么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将会出现许多违法行为,例如建筑商可能会使用有毒物质含量超标的建筑材料。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出台的法律法规较少并不够完善。光制定法律法规仍然不够,还需要有效地去执行,有关管理部门的监督工作要做好。严禁出现贿赂包庇等现象。
  2.建筑节能技术不成熟
  我国在建筑节能技术方面的成就远远不如西方众多发达国家。建筑节能是一项新型技术,它牵涉到建筑施工、通风与空调、采暖与照明电器、建材、环境保护、能源应用等众多专业领域。据悉,我国在太阳能光伏电池方面的研究比较多,成果也十分显著,我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光伏电池制造国,有着如此雄厚的技术却没有很好的运用到建筑节能中,着实让人感到惋惜。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是建筑节能的核心。据了解,我国建设部早在1995年的时候就已发表相关文献用以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但由于没有出台相应法律文献并且管理不完善,至今没有显著成果。
  3.未做好节能材料后期保养与维修
  节能材料的选材与普通材料不同,因此在使用中要注意的地方也与普通材料不同,许多建筑商在前期建造时使用了节能材料但并不了解其性能因此没有做好保养工作且后期有所损坏时无法做好维修工作。这使得节能材料的实际功效大打折扣。
  4.政府激励政策力度不足
  现如今政府对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的重视程度仍显不足,政府的关注程度对建筑节能的施工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的研究本身就不足,建筑节能业创新能力较低,政府若仍不出台相应政策来加以扶持,建筑节能将很难稳步发展下去。
  5.节能材料性价比不高
  一般我们拿来比较的是有机类和无机类的材料。从材料的性能方面来考虑的话,有机类发泡聚氨酯在保温效果、抗压能力以及导热系数方面的优势都远远大于无机类,考虑到耐潮湿性能的话挤塑聚苯效果较为显著。以上是从材料的性能方面所做的考虑,在实际建设过程操作过程中,建筑商们最为重视的却是成本。在价格方面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成本最为昂贵,绝大多数建筑商不会使用这类节能材料。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