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同行业维度的结果解读 从表2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所考察的9个行业都没有实现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其中建筑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最高,房地产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最低。9个行业的技术进步(TECH)都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建筑业、旅游业和住宿与餐饮业实现了技术效率(TE)的增长。这三个行业市场化和开放化程度相对较高,铁路建筑施工等企业通过参与建设市场竞争,利用铁路土地、设备、信息等资源开发经营,增加企业经营效益;旅游业依托铁路运输优势,拓展旅行服务业务,适应旅客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为旅客提供定制式服务,实现客运服务增值;住宿与餐饮业通过市场化运营在满足当地市场需求的同时,也为铁路旅游提供了支持。在纯技术效率(PECH)这个指标上,除房地产业外,其余铁路多经所涉及行业均实现了增长。由于房地产业需要较高资本运营和国内过热的市场需求导向,铁路部门曾在房地产业投资过多,但缺乏先进住建技术的应用,将更多重心转移到了大规模的房地产市场开发上面,随着国家对房地产业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大,或许减少对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力度和提高房地产精品项目的开发才是铁路房地产企业转型的方向。所考察行业的规模效率(SE)大多小于1,说明铁路多经系统投资规模离最近规模仍有一些差距,其中尤为需要注意的是交通运输业规模效率(SE)仅为0.871,充分反映了当前铁路运输主业供不应求的实现矛盾。因此今后要加大对铁路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特别是东部地区城际高速铁路和中西部地区基础路网建设,全面提高路网密度,满足经济社会、广大群众出行和货物运输的迫切现实需求。 四、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和展望 (一)研究结论 一是从时间维度上看,铁路多经系统全要素生产率没有实现增长,技术效率平均下降为3.2%,技术进步平均下降12.2%,纯技术效率(PECH)平均下降了1.9%,规模效率(SE)下降了5%。 二是从行业角度上看,其中建筑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最高,房地产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最低;9个行业的技术进步(TECH)都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建筑业、旅游业和住宿与餐饮业实现了技术效率(TE)的增长;在纯技术效率(PECH)这个指标上,除房地产业外其余铁路多经所涉及行业均实现了增长;交通运输业规模效率(SE)仅为0.871,反映了运输主业供不应求的现实矛盾。 (二)政策建议 从总体上看:铁路多经系统没有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今后铁路多经系统应着重通过加大技术更新、高技能人才引进、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形成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来提高生产效率。 从所涉及行业来看,首先要保证运输主业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规模效率(SE)仅为0.871,充分反映了当前铁路运输主业的供需矛盾,因此今后要加大对铁路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特别是东部地区城际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和中西部地区基础路网建设方面。通过对客运方面的优化调整高速、快速、普速列车开行结构、创新客运营销方式、完善电子支付系统和货运方面合理安排货物列车开行方案、加大物流市场开发、增加大宗货物运量、大力发展快捷运输、集装箱运输、多式联运,推动铁路货运产品结构升级。其次在副业方面,通过发挥铁路传播优势,利用站车等广告资源,发展铁路广告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形成具有铁路特色的旅游品牌和旅游企业,不断满足旅客日益变化的个性化需求;鼓励路局扩大连锁经营,增加批发零售网点,形成品牌效应和规模效益;加快铁路现代物流发展进程,通过建设大型物流基地、形成良好的城市配送中心、专用铁路等物流通道,构建铁路物流网络布局;减少对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力度,做大做强房地产精品项目,实现投资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支持铁路建筑施工等企业以市场主体身份参与建设市场竞争,充分利用铁路资源,提高效益;鼓励餐饮及住宿企业加大内部管理,开拓市场,提高企业价值,做大做强。 (三)研究展望 作为对具有非线性、复杂性的铁路多经系统生产效率进行定量计算的探讨,本文限于统计指标和数据的不完整,仅能针对系统内9个行业进行分析。建议以后可以进一步丰富指标体系,充实年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也可以在行业投资结构优化、行业结构调整控制、最优化规模等方面展开进一步理论分析、模型构建和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董良齐.铁路多经企业专业化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7,29(4):65-66. [2]耿珂.如何建立和培养铁路多经企业的服务意识[J].铁路采购与物流,2008(1):40-42. [3]冯利朋,周国华.铁路多经物流特定产出范围经济的实证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0,34(3):464-467. [4]陈迪军.试论铁路多经物流企业物流网络化发展战略[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0(11):47-49. [5]王鸣深.增强铁路多经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8):62-63. [6]于兆宇,张诚,张志坚.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铁路行业生产率增长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2,29(5):74-79. [7]张志坚,于兆宇.技术经济视角下国家铁路生产效率测定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2(7):93-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