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特殊性,是普遍存在于舞蹈世界之中的。任何舞种都必须遵循舞蹈艺术的总体原则。现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已涌现出多种舞蹈艺术形式。舞剧、舞蹈史诗、舞台剧等等渐渐走入人们的世界,而无论怎样发展,都还是以人体为主体,诉说故事,阐述内容。因此,任何舞蹈的发展都必须囊括在舞蹈艺术的大视野下,可以发展,但不可出界。它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发展前途,发展方式和发展特点。正是因此,舞蹈人带着寻根的想法不断地探索着。 (二)舞蹈教学模式的特殊性 舞蹈艺术具有特殊性,舞蹈教学模式必然具有特殊性。《教育学》中论述过:“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一整套工作方式。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7]《教育学》中所论述的教学方法是整个教育体系普遍使用的方法。而舞蹈教学则在这种普遍使用的方法的基础之上,区别开来,运用特殊的教学模式和手段传授舞蹈本身。《教育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如演示法、参观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如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如欣赏教学法、情感教学法。舞蹈教学是综合这些教学方法,有选择性地针对舞蹈教学本身,通过言传身教及多种方法的有效结合,而达到舞蹈训练的最终目的。舞蹈的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的差异,是因其教材的不同而转换的。其他学科多以书本教材为主,以其他类型的教材为辅。而舞蹈教材有其特殊性,最初以舞谱为据,发展为文字材料,再发展为音像资料。因此,将舞蹈教材的具体内容给学生看,只采用讲授法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言传身教的基础之上,再采用讨论、演示、欣赏等方法作以辅助,才是舞蹈教学模式的构成。由此可见,舞蹈教学因舞蹈艺术的特殊性而固有其教学模式的特殊性。 三、对师范类院校舞蹈教学模式发展的思考 (一)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以教会教的教学目的 与其他艺术类专业院校相比,师范类院校舞蹈专业的培养方案略有差别。鉴于此,我们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必须区别于专业院校。其专业院校以严格的标准衡量、挑选舞蹈人才,外形、条件、比例、柔韧度、力度等等条件都限制了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从舞蹈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其基础能力、表演能力等均得到了较好的开发,最终能够在舞台上展现其优美的舞姿。而师范类院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更侧重于学会如何运用自己习得的知识而再教给他人。侧重点不同,产生的效果必然不同。我们在舞蹈教学中,不应该刻意强求每名学生必须掌握到舞蹈演员的基本能力,达到她们的顶尖程度。而是更应让她们感受到如何学习教育教学的方法,最终能够合理运用科学的方法教书育人。我们作为师范类院校舞蹈专业的教师,我们的教学目的即是通过我们教授自己学生专业领域的知识,再通过知识的传递让她们感染学生,获得反馈,产生教与学的互动。因此,笔者把这种过程称为“以教会教”。 (二)运用创新的教学理念,塑造优等拔尖的教学人才 师范类院校舞蹈专业以培养舞蹈教育人才为目标,其主要任务即在掌握舞蹈艺术技能的基础上,着重发掘、培养优等拔尖的教育人才。因此,教学理念的深化成为了教师探索的重点。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一系列活动的看法和每名教师所持有的基本的教学观念,也是教师从事教学的信念。教学理念的深化有利于坚定师范类院校舞蹈专业教师的教学信念,在不同时期进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不同观念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与发展。创新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师范类院校培养优等拔尖的教育教学人才,有利于人性教育的传递与渗透。创新的教学理念是培养优等拔尖教育人才的基本指导理论,培养优等拔尖教育人才是创新的教学理念的转型化反馈。 每个时期都有一批批舞蹈教育工作者在默默地奉献着,正是因为长期的积淀才看到舞蹈事业今日的辉煌繁荣。笔者作为舞蹈教育工作者,也许不会决定着舞蹈艺术整体的发展,但小小的溪流最终会与江河水融汇。每名教育工作者的微弱力量,经过时间的洗礼,历史的见证,最终会合力壮大。笔者仅以对师范类院校舞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为切入点,为师范类院校舞蹈事业的发展提供小小建议。也希望引起同行们的重视和思考,共同切磋、共同讨论,为热爱的舞蹈教育事业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894. [2][美]保罗·D·埃金等著,王维诚译.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3][4][5]周兴国,殷兆兵主编.课堂与教学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2:296. [6]隆荫培,徐尔充,欧建平编著.舞蹈知识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1. [7]肖北方主编.教育学[M].北京: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2010:1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