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一种相对成熟且系统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去,建构主义的应用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就结合数学科目及教学的特点,就建构主义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建构主义;数学教学;应用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其知识的传授不是通过教师来获得的 ,而是学生通过建构一定的情景来学习知识。在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中,教师作为指导者的角色来扮演,迎合当前教改的精神。建构主义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兴趣,更是可以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建构主义的相关理论 建构主义最初是由皮亚杰提出来的。科尔伯格在皮亚杰理论基础上,对于建构主义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进行了系统研究。随后,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进行研究。 从当前来看,建构主义主要是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在课堂上,在重视教师指导作用的基础上,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作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要真正发挥主动建构者的作用,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去,而不是在外界的刺激下被动接受知识。 二、建构主义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来看,建构主义在不同科目教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就建构主义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数学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从以下方面做好工作: 第一,鼓励学生探究。在数学课堂上,教师结合数学教材的内容和大纲的相关要求,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一起来解决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不偏离大纲要求之下进行学习,可以确保课堂效果。 第二,开展主题性探讨。就数学教学自身来说,很多论点都是能够经过大家的计算得出来的。在传统教学中,对于论点教师往往是告知学生记住论点,而学生也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被动记住,久而久之,相关的知识点印象不深。开展主题性探讨,鼓励学生对论点进行探讨,强化数学教学效果。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以轻松的心态对待学习。和谐氛围的构建能够强化建构主义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氛围构建的前提和基础,课堂上,只有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才能够在课堂上放松,毫无压力。相反,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那么学生惧怕教师,也不能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充分发扬生本理念,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努力扮演好学生的引导者和朋友的角色。 第二,合理做好课堂评价。强化课堂的真实性,通过公平、公开的方式做好课堂评价是建构主义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自尊心理,循循善诱,少批评,多表扬。这样能够鼓励学生在已有基础上,通过主动思考来积累更多知识。 (三)注重知识的传授过程 建构主义要求数学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侧重于过程性传授,真正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让学生感知到学习的乐趣,积极投入其中。注重知识的传授过程主要是通过创新数学教学方式来开展。 第一,多媒体的应用。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按照数学知识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多媒体或者网络将教材规定的知识、练习、探究活动及相关的答案等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将这些系统的内容进行分类和汇总。在这个分类和汇总的过程中,学生会自己总结相关的数学知识,在传授的过程中,对于其数学技能水平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合作教学的应用。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与学生进行合作,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其对于数学疑问进行小组探讨,进一步强调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此模式以教学内容为媒介,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 另外,在建构主义的应用过程中,规律学生通过类比、实验、观察、联想、归纳、化归等方法形成更数学化、更抽象的思维方式与能力,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切实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 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感知教学,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一定的角色扮演,让学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相关的问题,这也是建构主义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在数学教学一开始,教师要创设数学发现活动的环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提出开放性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情境设置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课堂大纲的实现,拟定一定的教学目标。情境设置工作不能够脱离目标而单独存在。从教学的角度来看,问题是思考的起点。但是作为数学教学的开始环节,教师要围绕教材待解决的问题,提出正确引导学生思维、激发探索新的问题。 教学情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信息入手,以解决实际性的问题为依托开展教学。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创造与发展的主体,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应用性质,才能够真正达到数学教学的效果。 三、总结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生本理念,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日益重要,建构主义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这一要求。上文中,就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注重知识的传授过程及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等方面介绍了建构主义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宋梦.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思想探索[J]. 才智. 2010(11) [2] 万志琼,张立任.关于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理论的学习与思考[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1(03) [3] 农若文.建构主义下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J]. 时代教育. 2013(08) [4] 张书美. 初中数学教学实效性与学生学习能动性的相关分析[J]. 中学教学参考. 201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