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学”与“动”探析

时间:2014-08-06 16:11 点击:
【摘要】新一轮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运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为目的,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独特的要求,超越了单一学科界限,把学习与实践有机统一起来。为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以学与动的有机互

  【摘要】新一轮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运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为目的,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独特的要求,超越了单一学科界限,把学习与实践有机统一起来。为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以“学”与“动”的有机互动为核心,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入社会、走向生活,用所学知识去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在实践中学,在活动中获得真知。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学”与“动”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独特的要求,向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如何让这门新课程展现出独有的魅力,让学生获得真知呢?笔者认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才能获得真知。

  刚开始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查阅大量的资料认真备好课、上好课,在教室里,按照教科书上内容,逐字逐句的讲解,就着问题逐一讨论,如上语文课一般。课堂教学效果十分尴尬:教师声嘶力竭,学生面无表情、云里雾里、不知所措,教学效率十分低下。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做中学,学中做”教育思想,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指明了方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实践,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亲身经历、自主探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首先要让学生“学”——学习与交流,然后要让学生“动”——动手与动脑,做到在“学”中“动”,在“动”中“学”,让“学”与“动”相得益彰,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1让学生在“学”中“动”

  常言道:学以致用。作为教育者,不但要求学生要会学习,还必须引领学生获得轻松参加实践的体验和经验。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参观、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春天》时,可以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去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真真切切地去感受春的气息,发现春的变化,体验春的内涵。

  2让学生在“动”中“学”

  生活在21世纪的孩子,自己不会给梳辫子,起床不会叠被子,生活总会出乱子,这些现象普遍存在。然而,时代需要具有良好的心态与饱满的自信,具有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习惯,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更需要自尊心,责任心,自主性,创造性。为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要激发学生关爱大自然、关心生存环境的浓厚兴趣;要增长学生获得实践活动的体验和经验,要发展学生积极合作、分享、进取的个性品质,要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让学生在“学”与“动”互动中健康成长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应在学生的生活、学生的身边展开。实践证明,实践活动内容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开展的效果就越好。家庭是孩子的一个活动生活场所,我们应该重视它,并积极利用它。于是,让学生跟着家长学种蒜,观察蒜的生长过程,并写出观察日记。这样,学生们不但了解了蒜的生长过程,还感受了其中的乐趣,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体贴父母,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不能纸上谈兵,也不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更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当作一门具有系统的书本知识的课程,一课一课地来教,一定要在开放的情境中留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和空间。综合实践课如果脱离“动”的“学”,容易让学生走过场,造成华而不实,无法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无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实现了“学”与“动”的有机统一,才能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开启学生的心智,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和生活融为一体,并且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体现实践出真知的教育理念,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在实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门新兴的课程,是一片广阔的沃土,等待着广大教师来共同挖掘,共同探索,共同提升。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