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语文知识结构的创新性深入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语文知识结构的疏理,语文老师事前应当充分熟悉和掌握相关内容,针对知识的特殊性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前人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和优化语文知识结构,逐步剖析内容精华,向学生充分展示语文学习的知识要点。部分语文老师教学思想传统,一味地追求教学课程的进度,认为将生活元素和教学内容结合,会影响教学进度,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要点知识学习中,适当地融合生活元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一定程度上会加快学生的学习速度,还能有效保证学习质量。因此,对于语文知识结构的优化,教师在整理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融入生活元素,重视对知识要点的深入探讨,从而提高高中语文的整体教学质量。 2.3积极培养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并提出质疑。教师这时候不能按部就班,采用传统的指导思想和解题方式进行指导,应当利用创新思路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应当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念,并将问题放在班级里和同学们一起进行探讨,对于具有创新性的观点,可以听取并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同时,在讲解学生不懂或疑惑性较大的问题时,可以适当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任务或事迹,使学生加深对问题解决方案的印象,转变其解题思路,这对高中语文的创新能力开发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中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长沙》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刚接触现代诗的学生可能会觉得字词句较难理解,对写作的背景,诗歌表现的已经会意不足,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这时候,教师可以对作者毛泽东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以及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讲述毛泽东在作诗之前经历的各种伟大事迹。在讲解诗句的时候,结合每一句诗的时代故事,呈现出诗歌的整体意境,加深学生的理解。 3结语 总之,在这个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其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培养出适合新课改背景下的新型教育人才,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但是,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开发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对高中语文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探讨、不断模式,从根本上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理念,从而培养出适应新形势下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风云,赵志云.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2陈建平.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7) 3汪艳荣.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商情(科学教育家),2010(5) 4刘存芳.新课标下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