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深入生活感知美术课的魅力 小学美术课教学也应该重视美术美感的鉴赏,可有的老师认为这是“拔苗助长”。笔者所说的那种鉴赏并不是让小学生像专家一样有板有眼地评析。例如,看到一只猫,小学生必须在很短时间内感知到猫有哪些可爱的地方,比如黑乎乎的眼珠子、光滑的皮毛、小巧玲珑的爪等。其实,美术课的魅力对小学生而言,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感知,不需要让小学生具体说说为什么如此迷人,只要感知即可。儿子上小学时,一次笔者带他到山间挖野菜,突然一只野兔从面前飞奔而过,笔者当即让儿子用手在空中比划一下兔子飞奔的轮廓。儿子眉头一皱,迅速用手划出一个椭圆形的弧形,虽说不完整,但是足以看出儿子用心观察了当时野兔飞奔的形象。如果笔者让儿子坐在屋子里比划野兔飞奔的这种形态,情形一定大不一样。在进行美术课教学时,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感知美术课魅力这一点,这也是决定一节美术课成败的关键因素。美术课的感知基础源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经常带领学生深入生活、积累素材和体验自然质感。审美教育能使人心理健康、乐观向上,精神生活更充实、丰富,有助于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除此之外,美术课的审美教育对人的智力发展也起着促进作用。美术课通过具体形象如线条、色彩、形体、结构、空间等绘画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智力的主要因素。丰富有趣的美术常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知识、民族风俗等内容又大大增加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容量,对发展智力大有裨益。 四、体察自然挖掘美术课的精华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美术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用途越来越广,与人的生活联系也越来越密切。除了绘画、雕塑这些观赏性艺术属于纯美术之外,生活中许多方面都与美术有关。譬如,要盖一幢大楼,设计时必须考虑大楼的外观,造型、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而造型、色彩就属于美术范畴。大楼的设计者除了具备力学知识、土木建筑结构知识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和审美修养,否则就难以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再如纺织业,从面料的花样设计到成衣的款式设计和色彩搭配,无一不与美术密切相关。过去,我们的纺织品由于不够重视美术设计、产品颜色单调、款式陈旧等原因,难以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尽管我们的产品质量很好,但由于设计单一,因而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现在由于我们重视了美术设计,产品以新颖的设计、优雅的款式和众多的花色品种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信誉,为国家创造了大量外汇。 农村有天然、丰富的美术课教学资源,笔者主张美术教师不必死抠教材,应该把视角放到大自然的角角落落,哪里有可供学生欣赏的美丽,就把那里作为美术课的一个教学场所。前几天,学校一个老师带学生参观了一个小型养猪场。从后来学生收集上来的素材看,有的学生用照相机拍摄各色品种的猪的站态和睡态、猪毛的颜色、眼珠子的大小;还有的学生把母猪称作猪妈妈,很多学生画了一幅幅关于猪的简笔画,形象逼真。笔者怀疑学生的这些作品是不是有家长代笔,试探一下,谁知学生们用几分钟就将一幅关于猪的简笔画画出来了,有的还给猪赋上人的表情——微笑的、愤怒的、忧郁的等。这足以看出,自然中有很多美术课的精华值得教师采用。 参考文献: [1]金伟民.美术与科学综合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2]陈明.基础美术教育综合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