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学生与课本之间的对话 过去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理解吸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目的在于运用课本知识在实际的交流沟通中解决问题,这种教学形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在对话式的教学模式中,更强调了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目的,学生的主动学习首先就要求其在课堂前像教师一样对课文知识进行预习,思考文章构成的框架和知识的应用,深刻地理解文章的表达及含义。由于大学生基本都具备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储备,因此有能力理解英语课本字面的含义,但是要想获取更多的收获,则必须在课前付诸行动。课前预习的时候学生就要从课本中发现自己能理解的信息,同时再找出有疑问的知识点,不懂的问题课堂上向老师寻求答案,只有经历了这个思考的过程,才会有深刻的印象。由于课堂上学生会带着问题听课,对话式的课前预习给了学生在课中二次学习的机会,学生认真并主动地捕捉不懂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整合和补充,从而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从预习的环节中可以发现一些有暗示性的语句,回到之前有关泰坦尼克的文章事例分析,从“Should not any self-respecting modern person,let along feminist,object to it as insulting to women?”这句话中,学生们会发现文章的作者是一位女性,但通过文章可知作者反对“女士优先”的传统观点,这就是隐藏在某个词句中的有关全文内容和背景资料的信息,学生结合这些细节有利于更清楚地掌握文章表达的内涵。同时,这又是学生与文章作者的对话,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引用这样一句话?在泰坦尼克的文章中又是如何表现这句话的?带着强烈的疑问再次进入文章的阅读中,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文章内容及语句进行学习掌握。 3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能够深刻地反映学生主体地位以及教师主导作用之间的关系。针对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其实不需要与其进行过多的交流,因为过多地偏爱成绩优秀的学生会使得其他学生对教师产生偏见。教师只需要对他们提问,在得到满意解答后加以鼓励,从而起到树立榜样的作用。而成绩中等的学生通常会占总数的大部分,针对这些学生,教师除了激励他们说出思考后的解答外,适当地给予一些鼓励的话语,为学生树立信心。另外还有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在努力引导他们给出正确答案后要给予更多的赞许,不但能增强自信,还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除了根据学生本身的英语知识框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以外,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水平,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课速度要有目的性的调整。 4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加强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它是学生个体间思维的交流与碰撞,能够让学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自身认知上的不足,对别人提出的观点进行理解和消化,从而使得自己的英语知识结构得到更完整的构建。在英语学习的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对话主要有几种形式: 第一,教师让学生自行成立小组,通过对课题的设立展开讨论,以寻求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除了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能够学会如何接受别人不同的观点,相互比较进行思考,学习更多的观点,吸收新的技巧。 第二,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通过表演、辩论等形式组织开展学习的活动,这些活动需要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事先的梳理,有的表演则需要学生在课前背诵一些英语课文语句,甚至在表演中即兴发挥,这除了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外,还能无形中增加学生自身的英语用语的储备量,依靠记忆的能力在表演中发挥出来,从而实现英语学习中口语用于交流表达的最终目的。 第三,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探讨,发表不同的见解。每个学生之间由于阅历不同,生活经验不同,知识储备和接受能力也不相同,因此课文中的内容能够激发不同学生的不同见解。学生之间对此进行探讨和分析,使得知识的火花产生激烈的碰撞。同时,又因为没有教师的参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显得更加随性和开放,有利于促进真实想法的表达,而成绩较好的学生又在这种合作的学习形式中充当了教师的角色,可以一边完善各自的知识储备,在学习中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又给予了同学一定的帮助,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这种合作方式以英语的口语表达为基础,可以激发各个水平阶段的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英语口语的表述能力,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对话式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新型学习模式,与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冲突也比较明显,这对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只有对对话式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理解,通过教学实践灵活熟练地运用于英语教学的课堂当中,并在不断的练习和实践中弥补其存在的不足,创新更高效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实现对话式教学的目标,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光明,彭灵芝.大学英语对话式教学与自主性学习[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05):2-3. [2]谢尧臣.大学英语“对话式教学”探究[J].教育探索, 2011,12(04):24-25. [3]林春惠.对话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科技信息,2010,13(0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