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以我口传我言,以我笔书我心

时间:2014-06-09 14:42 点击:
【摘要】 本文就学生作文无我、无趣的现状谈一点看法。首先分析学生作文自我迷失的内因、外因,然后结合学生习作说明作文如何展现自我,塑造自我,从而回归真我的做法。 【关键词】 写作 自我迷失 回归真我 展示自我 塑造自我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

  【摘要】 本文就学生作文无我、无趣的现状谈一点看法。首先分析学生作文自我迷失的内因、外因,然后结合学生习作说明作文如何展现自我,塑造自我,从而回归真我的做法。

  【关键词】 写作 自我迷失 回归真我 展示自我 塑造自我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5-120-01

  学生视作文为苦事,这是不争的事实。苦刑之下,自然无快乐可言,写出令自己愉悦的文章就难之又难了。造成此种情状的诸多原因中,我以为最突出的是写作者自我的迷失。

  自我的迷失,其表现是多方面的,其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

  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反观自己。这说法看起来有些矛盾,但不难理解。我们的同学太敏感,太情绪化了,以为一切为“我”,所以很容易受伤害,也就很少快乐。学习的艰难,交友的困惑,父母的烦腻,常常流诸笔端,以为发泄之后就快乐了。但苦痛往往只能发泄一次,再写会平添烦扰。快乐是无穷尽的,但因为太注重自己的感受而不能发现,从而丢失了“我”之为人的正常情感。

  行为的单一,媒介的纷杂。现在的学生,并没有处在作为人所应有的生长、成长的环境里,身体的运作,笼罩在学习的阴影之下。这就是行为的单一性。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种媒介以间接的方式传递来纷杂的信息;这些东西成了学生认识生活的凭借。传媒的肤浅、浮躁,给人以错觉,导致学生判断力、辨别力、思考力水平的低下。加之以婴儿式(与保姆式的教育方式相应)的学习状态,学生们形成潜在的依附外物的心态。模仿成文,胡编滥造,已经成为一种自然的意识。无论是自觉还是被动地铺开纸来写作,头脑中首先浮上来的就是那些已嚼得无味或不着边际的东西。

  作为人的我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们似乎无心去关注。在真我缺席的状态下写作,实在是一件痛苦的事。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不会为言不由衷的说话作文而感到愉悦的。

  写作,应能展现我,塑造我。

  展现我,并非无节制的发泄;应是倾诉。诉说是有节制的行为,是一种潜在的与他人的交流,是对自己情绪的把握与修正。当然,就写作而言,更为重要的是会注意言辞的修饰与表达形式的选择,力求蕴藉而避免直露,讲究秩序而避免流于随想随感以致杂乱无章。结果不是纷乱烦躁,而是清明整洁;这也是有意义的人生状态。感受到倾诉的魅力,也就获得了写作的快感。

  倾诉避免了情绪的泛滥,必然也会提炼出生涩而鲜活动人的文字。这些动人的文字如荷叶间闪现的花儿,其色也夭夭,其香也袅袅。

  “每当我困厄时,童年的影像便凄然地笼来。”这是一位同学写在题为《往事》的文章里的第一段。“凄然地笼来”,确乎很能表现某种复杂而真切的情绪,其韵致是“浮现在眼前”这样的熟语所不能传达的。一篇文章能写出一个这样的句子,也会让自己得意好一阵子。它让写作者保持了对文章的喜爱,对写作的兴味。

  《往事》的最末一段是:“我觉得现时的困境与童年的经历有着某种联系,我怀疑我的性格中渗透着悲剧的因子。有人说回忆有一种忧郁的美,而我的往事虽凄然但并未产生一丝朦胧的美。我诅咒我的童年,我得靠我自己补足这人生的遗憾。”

  不论以什么方式来呈现,“我”总得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个有味道的人,也是一个特异的生动的人。这个“人”让自己喜爱,也愿意别人喜爱。在一篇《我的书房》的文章里,作者竟然写到书橱上方墙角的蜘蛛网与蜘蛛,说蜘蛛身上有书卷气。书房,“我”,文章,顿然显得异样起来,让人产生无法言传的愉悦。这才是真正的“我的书房”。我们欣喜于这种实录,更欣喜于由这种实录而展现的真我的形象。

  你得真正地留意你所处的环境,与之交流,与之融为一体。“我的书房”的主人一定是个达观的人,一个充满趣味的人,他与墙角的蜘蛛一定有过无数次的对话;蜘蛛已是书室的一员,蛛网已是书室的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

  “我”的这种味道是修养出来的,是对自己所处生活环境的体悟与提纯。这个过程,就是自我塑造的过程。去伪饰,返于人的真实境界是为人与写作的真谛。

  感受到自己的成长是快乐的,作文记录这成长的印迹更是一件乐事。

  一篇题为《责任》的文章,记录作者担任班长的经历与思考。他的不成功的经历真实而平凡,可贵之处在于反思与反思之后的定位。

  作者认为,坐上班长的位子导致与同学疏离,工作很难开展的原因是责任心的增强。他自以为有责任加强管理,便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后来发现是一厢情愿。正是这种责任感挖出了一道鸿沟,因为它其实不过是强力意志的变态,现在的同学根本不理这一套。所以,坐上“位子”就要加强管理,就要推行所谓的施政纲领太浅薄,太不切实际,完全是一种新官上任的惯性心理。

  请允许我再直录《责任》中的一段话:

  “回复自我。同学推举我的凭据是乐于助人。这是我所能做的,也能干得好的事。所以,为同学提供服务是我的本能,也就是责任所在;要比做班长之前更广泛,更深入。既然是同学认同的我应该做的事,那我把这个做好就行了。”

  这位同学对责任的理解超乎一般人的想象,但这是由生活的挫折提炼出来的金子般的东西。其深刻的意蕴在于,人首先得做好“我”这个人,不能成为“位子”的异化物。

  我想,“班长”写这篇文章,就是要表达找回自我的欣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相,各有其立身于世的秉性,泯灭了它,也就迷失了自我。很多人都有那位班长的经历,如也能像他一样,回复到“我”的状态,就是完成人生的一次重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了。

  以上所举学生作文,是真正的凤毛麟角。希望更多的同学能找回迷失的自我,以我的眼睛看待这世界,以我的心灵体悟这世界,以我的行为改造这世界,以此来探知人生之乐,写出可能生涩然但是展现真我的文章。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