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浅论博物馆教育职能的有效发挥

时间:2014-06-23 14:39 点击:
【摘 要】在提到博物馆功能的时候,人们往往会认为就是物的收藏、保护、研究,而对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知之甚少。随着近些年来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博物馆教育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我们更要加强它的普及度,使其教育功能得到更好的利用和发挥。 【关键词】博物

  【摘 要】在提到博物馆功能的时候,人们往往会认为就是“物”的收藏、保护、研究,而对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知之甚少。随着近些年来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博物馆教育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我们更要加强它的普及度,使其教育功能得到更好的利用和发挥。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功能;发挥;措施

  博物馆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种文化教育事业机构,也是面向全民的公益性服务单位。它以藏品为基础,通过其陈列、研究、展览,宣传历史文化,对广大观众进行形象直观的社会教育,其中包括历史科学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教育职能自博物馆诞生伊始就作为基本职能之一不断发展变化,人们对它的认识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人们已经不再把博物馆简单的看成是一个为保护国家历史、民族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收藏机构,而是在重视博物馆保护研究功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它传承、传播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

  《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认为博物馆的功能是对人类和人类环境见证物进行研究、采集、保存、传播,为研究、教育和游览的目的提供展览。我国《博物馆管理办法》认为博物馆的功能是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为公众提供学习和欣赏的机会,是一所公众的社会大学。就教育而言,社会教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而博物馆是社会教育的组成部分。博物馆是以实物标本为基础,是通过陈列展览进行形象直观的社会教育。它的教育内容是通过实物说话,为广大民众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继而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因此博物馆这种特有的形象和直观教育的特点是其它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因为博物馆的教育不是“硬灌”,不同对象所接受的程度也不一样。

  正如我国博物馆学专家苏东海先生所言,博物馆教育以其巨大的实物教育资源为依托,有条件发展成为教育以外的第二教育系统。因此,博物馆教育将成为社会教育体系中人们“终身教育”的机构。如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呢?

  一、加强博物馆的服务意识,扩大服务范围

  长期以来博物馆都以雅文化者自居,拒众人于千里之外,形成了“闭门自守,坐等参观”的模式。单一的服务方式使博物馆即使在免费开放的情况下依然“门庭冷落”,丰富的实物馆藏资源却不能较好地实现它的教育目的。一是博物馆要面向社区,主动融入社区的建设中,把关怀社区、研究社区、服务社区作为自己的实践目标,积极适应所在社区文化市场的要求,

  首先,要建立长效的教育机制。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将爱国主义教育由表面推向深入,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博物馆可以设置专门的教育部门。这一联络机构的存在能够有效强化与学校的联系。加强馆校互动。博物馆教育应注重学生的直观、感性认识;注重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学习内容;注重“以博物馆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育活动。

  其次,加强博物馆与各行业间的沟通,为当地各企业、商业机构服务,如为企业举办企业文化、企业成长历程、企业产品等展览。通过这些展览既为企业作了优雅的文化广告,提高知名度、信誉度与增加经济效益,同时也提高博物馆自身知名度。

  二、加大宣传力度,扩展宣传范围

  1、发挥媒体报道的优势。报纸、宣传单、电视台都是很好的载体。可以在普及面较广的日报、晚报、都市报上连日刊登展览信息; 也可以向各单位发宣传海报, 尤其是要面对学校这样的文化教育群体; 也可以在电视台录制节目, 或者是讲座形式, 或者是系列短片录制形式。

  2、要善于利用网络的优势。宣传以及和观众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 包括应用新媒体技术( 影像和录音技术) 。馆校共建,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博物馆实施的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青少年学生在博物馆社会教育服务对象中占据了极重的份量。但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一些博物馆和学校间还是缺乏必要的联系和互动,许多博物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只是简单流于形式。如何真正落实这项工作同样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三、积极开发出版社资源

  一方面博物馆可以与出版社合作,出版发行文物方面的图册、挂历以及相关方面的科普刊物等。另一方面,为了方便观众的参观,博物馆可以编写各专馆和重点特展的基础知识简介,放在各专馆入口处,免费供观众抽取使用。这种书面材料应小型而简洁,且生动多彩,既可以帮助观众参观及理解陈列展览的内涵,又可以作为一种纪念物被带出博物馆,使博物馆的教育传播得以有效地向社会延伸。

  四、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扩大博物馆的收藏来源

  博物馆将物质遗存真实本原地展示给民众,搜集它们的各种信息使物质把其负载的文化意义传递出来,进而,还是由博物馆吸引民众,引导民众参与到这个环境中,此时应当给观众和谐平等自然愉悦的欣赏和感化气氛,让观众全身心投入到欣赏和。接受感化的过程中,最终收获自我选择自我感悟得到的成果。与学校等教育机构相较更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博物馆做到对每一个来参观的人都起到一定的教化作用,化育的力量就比普通的教育力量要强大,化育能够给观众一个至高的尊重的感受,让观众自我体会自我发现自我选择,

  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博物馆应顺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努力将公民教育理念深深扎根于博物馆建设实践中,积极探索完善社会教育功能,挖掘博物馆的发展后劲与潜质,扩大素质教育的社会影响与辐射,满足社会的需求,展示宣传和服务社会。进而推动先进文化的交流传播,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使博物馆成为追求心灵盛宴的文化圣地。

  【参考文献】

  [1]阎宏斌,郑智.社会化视野下的博物馆教育[M].文物出版社,2006.

  [2]盛天文.与时俱进一拓展博物馆宣传教育功能[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S1).

  [3]付宁.新时期内蒙古地区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再思考[J].内蒙古文物考古,2006(1).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