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我国制造业的柔性制造策略研究(2)

时间:2015-08-26 08:34 点击:
1、提高设备柔性。(1)增加灵活性设备。为适应柔性制造的要求,企业在设备设计方面,必须针对柔性的要求进行全面和重大的调整。如在设备的调整方面,可以逐渐放弃单一用途的设备,增加多功能用途的设备;可以放弃
  1、提高设备柔性。(1)增加灵活性设备。为适应柔性制造的要求,企业在设备设计方面,必须针对柔性的要求进行全面和重大的调整。如在设备的调整方面,可以逐渐放弃单一用途的设备,增加多功能用途的设备;可以放弃难以转换的设备,增加转换能力较强的设备;可以减少设备整机的配备,增加多用途零部件组装型设备等。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企业设备的转换能力,而且能够减少设备成本,在最佳经济条件下提高企业的柔性制造能力。(2)统一设备类型。不同型号转换时,由于要求不同,每次转换都会要求进行设备参数的重新调整等许多环节的重复无效率的工作,既影响工效又影响质量。为此,企业应该在生产许可和技术条件可行的情况下,统一零部件生产要求,或产品生产要求,并通过优化设计,将多种型号材料和零部件减少类型,或统一化,同时增加它们的灵活适应性。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减少浪费,缩减成本,提高柔性制造能力。
  2、柔性生产系统的设计。企业在构建适合自身的柔性制造系统时,必须进行生产系统的柔性设计,这里所提高的柔性生产系统主要是“以单元化作业+人工辅助的生产模式”的生产模式。这种方式和完全的人工和自动化相比,具有巨大的优势:通过单元中自动化设备保证了质量水平;通过人工连接,降低了投资与运行成本,而又不影响质量;在一些简单操作工序,采取人工操作,但通过工装夹具来预防和控制人工生产的质量波动。此外,这种模式还具有较好的柔性,对批量的要求大大降低。这一点在中国的许多制造业企业中具有典型的体现,中国之所在在全球供应链中成为重要的零配件生产、加工,以及产品的组装基地,和中国半自动化和人工化的灵活性有一定联系。不过,我国企业未来构建柔性制造系统的重点应该加强科学合理的管理系统建设,加强单元自动化作业和人工辅助的双重建设,并在设备转换,工艺变化,生产能力的维护、扩展和服务方面更加柔性化,提高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个性化需求的要求。
  3、建立完全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在快速变化面前,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库存的风险。这种风险体现在:客户的个性化要求,带来产品的通用性差,多余的成品就变成了废品,导致企业的成本急剧增加;技术的快速进步引起新生产的产品性能的阶段性提升,导致原来库存的产品自然降级,失去市场流通的利润价值,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有些产品随着库存时间的延长,产品会性能变差,产品有可能损坏而不能出售,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基于快速变化带来的库存性风险,我国制造也企业应该开发或先进的ERP系统,提升了信息化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优化了企业的流程,强化了企业精细化管理的观念,对库存产品实行“专用型号订单化管理,通用型号流量化管理”,并按生产批号对库存产品的质量实行全寿命周期的追踪管理,使库存得到有效管理,及时预防和控制因库存而产生的质量问题,使因库存质量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小化。
  4、建设多能工队伍。由于现代制造业都是按订单生产,而订单的波动性又相当大,由此便导致了产量的剧烈波动。在订单多时,繁忙的季节,员工都能够全员工作,取得可观的收入;但当订单下降时,原来数量的员工就会变得多余,如要保持员工数量的不减少,就会使员工的工作时间大幅缩减,从而使一线工人收入大幅下降,最终将导致员工队伍的稳定。为此,企业应该采用了柔性化的绩效管理机制。将核心骨干和关键岗位的员工发展为多能工,用高工资保证这部分员工队伍的稳定,在较低的订单下,能够一人多能,保持80%的工作饱和度;当订单突然增大时,能够在关键岗位保证产品质量,并带动新人快速适应简单岗位的工作。这样,实现了短期内从较低的产能过渡到较高的产能的快速变换能力。从而使变动成本与实际产量实现基本的同步波动,提高成本的柔性水平。
  四、结束语
  现代商业的竞争已经从产品和质量的竞争变成快速适应能力的竞争。在现代全球竞争和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只要跟不上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变化的速度,质量再好的产品也会被淘汰。柔性制造是现代制造业企业适应现代商业竞争环境的重要策略,对于提高企业的灵活适应性能力、满足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快速变化的能力至关重要。我国制造业企业具有开阔的视野,在借鉴国外先进柔性制造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创建适合自身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制造业企业的柔性制造系统。特别是,我国制造业企业要利用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并把我国制造业自动化程度不高的缺点转变为转换能力强的优势,因势利导地构建适合现代国际制造业竞争需求和客户需求快速变化的要求,实现我国制造业柔性制造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新、刘铁军、王毅:企业质量管理中精确检测手段的应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3).
  [2]肖智军、党新民、刘胜军:精益生产方式[M].海天出版社,2005.
  [3]张晓玲、史金飞、洪著财等:敏捷制造企业的分布式质量控制系统[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
  [4]李鸿斌、何志海:柔性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5]俞新陆:柔性制造系统[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