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我国地区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制度质量影响分析(2)

时间:2014-04-25 15:21 点击:
自1978年以来,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制度也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然而,由于不同地区的历史经历相异、地理位置不同、发展轨迹不同,各地区推进的改革开放战略时间也不同,影响和导致了我国省域间制度质量具有

  自1978年以来,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制度也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然而,由于不同地区的历史经历相异、地理位置不同、发展轨迹不同,各地区推进的改革开放战略时间也不同,影响和导致了我国省域间制度质量具有一定差异,为研究制度因素与经济增长提供了一定条件。验证结果可知,制度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影响,非国有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度、城市化率、市场化程度是省域间经济增长非平衡的因素,也具有积极正向的影响。一个地区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受制于资本等要素享赋差异,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创新、经济增长都需要制度保护,得益于何种要素与经济增长的内生要素利用的效率高低,这与制度具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积极增强制度质量,科学合理安排制度,才能有效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

  结论及相关建议

  综上,我国省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主要表现在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区域差距发展明显、城乡间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城乡间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等,这些问题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很多方面和层次。探究其原因,一是自然因素,各省域自然禀赋的差异,如东部气候好,土壤肥、交通好,西部地区交通闭塞、生态环境恶化,信息受到限制,经济社会不利因素增多;二是历史原因,几千年来,我国存在发展差距,经济中心在不断变迁发展,虽然在“一五”计划、“三线”时期加大了对中西地区的扶持,但非均衡的状态未从根本上改变,1978年以来,各地区纵向比较发展较大,而横向比较差距在拉大。三是政策原因,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实行了非均衡发展,东部地区在投资、财税和金融实行了优先政策,率先赢得了较大发展,带动了国家整体发展,客观上拉大了与中西部差距。四是体制因素,在计划体制下一些不合理的价格对城乡差距有巨大影响,长期维持了能源和农产品的低价格,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发展受到抑制,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的机制表现出了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呈现出马太效应,拉大了差距。总之,我国非均衡的发展问题是多种因素交织、相互影响的结果。

  因而,未来我国区域经济要保持高速发展,不仅要在动态均衡中剔除非均衡发展的负面影响,也要使非均衡趋于收敛,注意制度因素的构建,既要在全球化的思维中保持积极的竞争态势,也要积极迎接全方位的挑战,兼顾效率和公平,倡导合理的政策导向,构建成熟化的市场体系,支持和谐的资源要素流动,整合相关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大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动态均衡一体化的开放式高效发展。首先,在企业、市场和政府等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的基础上,统筹协调互动发展机制,使市场、合作、互助和扶持机制日渐完善,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其次,在城镇化的推动下,以若干城市为极点,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再次,按照主体功能区的要求,逐渐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服务相互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最后,促进区域之间的服务均等化,在东、中、西、东北地区提高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等,不断增强落后地区发展能力的后劲,增强制度效率,有效缩小和扭转区域差距。

  参考文献:

  1.Ravn,M.O.andH.Uhlig.OnAdjustingtheHodrick-PrescottFilterfortheFrequencyofObservations[J].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2002(84)

  2.Masters,WilliamA.,andMargaretS.McMillan.ClimateandScaleinEconomicGrowth[J].JournalofEconomicGrowth2001,6(3)

  3.Easterly,William&Levine,Ross.Tropics,germs,andcrops:howendowmentsinfluenceeconomicdevelopment[J].JournalofMonetaryEconomics,Elsevier,2003,50(1)

  4.郭苏文,黄汉民.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不平衡的制度质量解释[J].统计与决策,2012(2)

  5.钞小静,任保平.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J].经济研究,2011(4)

  6.刘雅南,邵宜航.政府竞争与区域经济差异[J].经济学,2009(4)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