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验目的 通过大豆"3414"田间试验,掌握各个施肥单元优化施肥量;产投比等基本参数;为和龙地区大豆施肥模型、施肥分区和施肥专家系统提供依据。 2试验材料 肥料品种:尿素(N46%)、过磷酸钙(P2O512%)、硫酸钾(K2O50%)。 作物品种:长农18号。 前茬作物、品种、产量:玉米、先玉335、7500公斤/公顷。 3试验设计和方法 大豆在理论上公顷最佳施肥量:N-P2O5-K2O=65-480-50公斤。 试验设计:试验采用三因素:氮、磷、钾,四水平: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1水平为2水平×0.5,3水平为1水平×1.5。 试验方法:小区面积为20平方米,每小区6条垄,试验所用肥料试验前按小区平均分配到各垄,全部的氮、磷、钾肥作底肥,保证小区肥力的均匀一致,小区间设1.3米为隔离过道,共14个小区,小区随机排列,设保护行,不设重复。 备注:当地最佳施肥量,大豆专用肥(N∶P∶K=12∶23∶10)400公斤/公顷,算出纯N、纯P2O5和纯K施用量,然后折合算出尿素和过石硫酸钾的施用量。 4生育性状结果与分析 4.1大豆株高与N、P、K、施用量之间的关系 在大豆栽培中,过多的氮肥在促进生物量增加上起反作用。 4.2大豆叶龄与N、P、K关系 叶龄随着施N、P、K水平的提高没有规律性变化。 4.3大豆茎粗与N、P、K关系 通过调查,大豆茎粗与N、P、K关系不明显。通过经济效益分析表计算,确定经济效益、产投比等指标。 产投比: 产投比(D)=「Yp-Yk(或Yc)」*Py-∑Fi*Pi ∑Fi*Pi D:产投比,Yp:测土配方施肥的产量,公斤/亩;Yk:空白对照的产量,公斤/亩;Yc:常规施肥的产量,公斤/亩;Py:产品价格,元/公斤;Fi:肥料用量,公斤/亩;Pi:肥料价格,元/公斤。 5不同处理对大豆产量和产投比的影响 通过产量调查,可以得出平均实产最高的是处理14,2845.0公斤/公顷,其次是处理13为2754.0公斤/公顷。其余处理是2187.0~2675.0公斤/公顷之间。 经济效益分析后可以看出产值最高的是处理14,为12802.5元/公顷,其次是处理13,为12393元/公顷。经济效益最好的是处理14,为11946元/公顷,其次是处理13,为11289.5元/公顷。 与常规施肥对照产投比排序是,处理14、处理13、处理9、处理6,处理4、处理8、处理5、处理10、处理3、处理2、处理11、处理7、处理12。 6结论 通过本试验,大豆在生长、生育中,氮、磷、钾肥是必备的,但氮、磷、钾肥对大豆的生长发育作用是不同。P肥是对大豆的生长发育影响最大,依次是N和K肥。 本实验地块土壤供P量较充足,通过试验没有显示出P肥对大豆生长发育影响。 产值最高的是处理14,经济效益最好的是处理14,与常规施肥对照产投比最好的是处理14。 处理14,在株高、叶龄、茎粗生长势和产值、效益、产投比方面,比其他处理优势明显,其配方在试验地周围土壤中,可以广泛推广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