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缺乏人文气息和必要的文化设施的大学新校区如何构建校园文化,成为众多高校目前急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以桂林医学院临桂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为例,探索在大学新校区构建校园文化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思考;实践
本课题得到桂林医学院学工处课题资助经费的支持,课题号为2013xg03
校园文化广义上是指高等学校生活方式的总和,包括智能文化、物质文化、规范文化、精神文化等[1] 校园文化建设决定着一所大学的办学目标和方向。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的整个育人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前,为了扩大招生规模和拓展办学空间,我国许多高校都在加紧进行新校区建设。但由于许多高校的新校区都设在城市的边缘地带,隔市区较远,且缺乏老校区深厚文化积淀的辐射和影响。因此,如何传承老校区的校园文化传统,构建富有自身特色的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已成为当前我国众多高校急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桂林医学院临桂新校区自从2013年9月入住第一批新生并投入使用以来,不断克服新校区文化建设存在的诸多困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有效地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了能充分体现时代特征,医学特色及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的良好的文化环境。
1 我校新校区文化建设的主要困难
作为刚刚在建的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许多困难是显而易见的。在笔者看来,我校临桂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
(一)物质条件的艰难。“校园物质文化是指学校的建筑群落,景观设施,地理环境等人们可以直接感觉到的外显的文化现象。”[2]
对于入住临桂新校区的师生来说,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说是从头开始的。师生入住新校区的时候,新校区的各种文化设施还没有建起来。偌大的一个校园里,除了一条环形道,几栋教学楼、寝室,一个食堂,一个小型图书馆等满足师生基本的教学和生活需要的设施外,许多地方还是一片工地和荒草,文化设施相当匮乏。
(二)校园文化活动的匮乏。首先,由于文化设施的匮乏,新校区虽然矗立着不少高楼,栽种了不少树木,但人文气息还是比较薄弱的,以致于有些学生分不清自己是置身于市民园还是大学校园。其次,许多校园文化活动因为没有一定的场地而无法开展。就拿去年11月份的市民读书月活动来说吧!那天上午,桂林市几大主要班子的领导都来我校指导大学生如何开展读书活动,但活动进行时,突然下大雨,活动便只好中止。因为当时大学生活动中心还没有建成,我们没有室内场地来举办这个活动。如果将来大学生活动中心建成了,我们就可以在室内主办这个活动,不必担心天气的突然变化了。再次,各类学生社团,艺术团还有一个招新和建设的过程。由于这些社团还没有把大一新生吸收进来,一些文化活动也就无从开展。
(三)文化传承的隔断性困难。由于新老校区的时空上的距离,老校区优良的学风,校风仍然无法及时传播到新校区去。如陈列学校发展历史的校史馆,就无法在新校区再建一个。大多数老师上完课就坐校车回市里面去了。师生之间的日常交流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由于新老校区相隔较远,高年级学兄学姐们来回往返一次也不方便。因此,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言传身教相对来说也比较少。
尽管临桂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不少困难,但学校领导和老师们仍然千方百计地采取各种措施,克服上述困难,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逐渐在新校区形成了“环境优美,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新老生文化传承不断延续”的和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在笔者看来,我校临桂新校区一年来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如下几项丰硕成果
(一)文化设施逐步完善。随着新校区建设进度的加快,各项文化设施逐步得到完善。如新校区道路和建筑水系的命名,就广泛征求了广大师生的意见,最后拟定的名字都带有一定的文化色彩。如学生食堂叫“春华苑”,教工食堂叫“秋实苑”,无疑取自于春华秋实这句成语。古称医学为杏林,我校校树为银杏,且校园环道旁也种有大量银杏。因此校园环形道路就叫“杏林环道”。教学行政办公楼叫明德楼,会堂叫明德厅,取自于《大学》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之意。中心花园叫“沁园”,含有花香沁人心脾之意。水系上的桥叫“弘德桥”,含有我校校训“弘德善医”之意。水系周围杨柳成行,绿树成荫,小桥横卧,花草茂盛,形成了一个优美怡人的环境。在离东校门不远,靠近花圃草地的地方,学校立了两块平展斜立的石碑。石碑上用红色字体凿刻着医学生誓言:“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为祖国卫生事业和人类身心健康而奋斗终身。”
在操场旁边的校道两侧,学校宣传部门和校团委等单位着力办好校情介绍和各类活动的海报等,核心期刊目录2014以宣传橱窗形式向广大师生传递各种文化信息。如校党委宣传部在操场边的校道两侧铁架围栏上张贴“桂林医学院2013年十件大事”的文字、图片等资料。每逢各种大小型文化活动开展前夕,如义诊、演讲比赛、文艺晚会等,同学们都可以在操场边的校道两侧看到各类海报提供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