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做好舆论监督的积极引导作用,让地方地方政府认同起来 在新时期必须能够清晰的认识到,加强地方舆论监督必须解放思想,在做到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做好舆论监督的积极引导作用,真实的体现出党的意志,对基层人民大众的心声进行真实的反映,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对舆论监督进行改进完善。在开展舆论监督的时候,需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完善的法律体系的支持下,坚持自身的原则与党性原则,敢于向各种不利于党、不利于人民的势力发出挑战,坚决的报道各种不法问题。同时,需要积极做好舆论监督的引导作用,让舆论监督做成积极的监督和正面的引导,打击歪风邪气,传递积极的正能量。这并不是让地方广播电视媒体受到了限制,而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对新闻事业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当今这个时代在不断的变化,日新月异,我们在不断地对这个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新事物、新气象、新典型以及新变化进行报道的时候,还不能忽略了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消极的、腐败的现象,要用于通过舆论监督的武器来对这些现象进行报道,但这一切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引导社会良性的发展,为社会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2.3 突破自身的局限,做好舆论监督的积极引导作用 舆论监督不仅仅需要有良好的法制体系来提供保障,还需要广播电视媒体自身要敢于监督、愿意监督、善于监督。一直以来,对于地方广播电视台的舆论监督工作都在强调,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却是相当的困难。舆论监督本身对于地方广播电视媒体的内部机制就是一种挑战。在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时,地方广播电视媒体面临的竞争空前剧增,生存空间被压缩,然而地方广播电视媒体与外部社会之间的联系却又变得更加的紧密与复杂。例如广告的经营,新闻节目的制作和播出都会和外部社会产生各种联系,地方广播电视媒体在监督政府以及一些权力部门的行为时就会存在有诸多的顾虑。还有的时候在举办活动、找赞助等方面也需要外部的合作,这在有的时候也会对地方广播电视媒体的舆论监督广度和力度带来影响。 地方广播电视媒体要想在舆论监督上发挥出作用,就需要建立好良好的内部机制,在产业化运作是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对有偿性新闻与节目的商业倾向进行坚决的杜绝。通过高质量的产品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不能因为经济效益受制于人而不能够进行良好的舆论监督。要想真的做好新闻监督,地方广播电视媒体就必须要能够自给自足,不受制于人,这才能够针贬时弊,抨击不正之风。 2.4 尝试广播电视媒体垂直化管理,强化其舆论监督的独立性功能 一个行业的专业化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其对社会的影响。社会之所以需要舆论监督,从本质上来讲是为了促进政府权力机构的规范化,防止政府权力机构的渎职、越权。媒体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监督本身或多或少的会有着私利或者是行为上的越权,这是非职业化。这样可能会导致一定的混乱。 与中央、省市媒体相比,地方区、县广播电视媒体的专业化程度明显较弱,很容易受到其他权力部门的影响,因此必须要进行改革,实现垂直化的管理。也就是县级的媒体由地市级媒体,地市级媒体由省市级媒体管理,省市级媒体则由中央级媒体管理。这样能对地方广播电视媒体的专业化程度进行强化,并让它们摆脱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这样它们在进行舆论监督的时候将能够更加的专业化,更加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进而可以更加的客观、公正。 3 结论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地方广播电视媒体在舆论监督上所发挥出的作用还不够强,究其原因就是缺少法律体系上的保护,与被监督者过于太近,容易受到各种权力机关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改善地方广播电视媒体的舆论监督现状是较为困难的。因此,在文中对这些现象进行了探讨,为改善地方广播电视媒体的舆论监督现状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杨旭.网络媒体对广播电视媒体舆论冲击[J].中国传媒科技,2013(10). [2]张雯婷.我国电视舆论监督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1. [3]朱春阳,杨绪伟.电视媒体如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以舆论监督为分析视角[J].电视研究,20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