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尚未完善新闻监督体系 监督体系不完善是导致新闻失实的重要原因,不能有效制约和打击虚假新闻[3]。在编造假新闻前,有些新闻媒体或从业者因无顾忌,肆意捏造与实际不相符的新闻进行报道,严重危害社会。例如“女孩为环卫工撑伞”事件,调查发现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炒作,幕后操纵者为获取某些利益,让公众以为这是一份爱心传递,以引起高度关注。 3 防范新闻失实的对策 3.1 加强新闻报道监管 新闻行业是向公众传播信息的“无冕之王”,素质高的新闻从业人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向公众传播符合实际的客观事实,引导各种关注新闻事实,但有些新闻从业人员得到新闻线索后,并未质疑其真实性,直接编写播报新闻,以致新闻失实泛滥。因此,必须加强新闻报道监管,利用相关规范、法律追究当事人责任,并对其进行物质处或行政处理,失实新闻报道后若严重危害社会,可将当事人移送司法部门。 3.2 应用法律规范新闻报道 法制观念薄弱,导致法律规范在新闻行业中形式化,应用法律规范新闻报道,可有效遏制新闻失实现象的出现。为减少新闻失实,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范处罚有意制作撰写假新闻的新闻从业人员,制裁报道失实新闻造成严重后果的当事人,严格处罚或制裁刊载播发失实新闻的媒体。 3.3 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素质 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素质的措施主要有:1)提高职业道德。为提高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相关机构应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职业道德规范,使新闻从业人员能根据规范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2)不断加强自我约束。为避免报道新闻时出现失实现象,新闻从业人员应想工作的同时,不断训练自身技能和积累知识,根据客观事实报道新闻,尽可能避免片面的布局谋篇,并详细核对所用资料,验证新闻来源,并严格遵循送审制度审核稿件[4]。 3.4 健全完善新闻监督体系 针对新闻失实原因,新闻主管部门应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研究,从而建立完善新闻监督机制,对报道失实新闻的媒体或个人进行严惩,并根据相关法律令其整改。为了能有效遏制新闻失实现象,相关媒体必须做好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和事后处理工作,并贯彻落实科学合理的新闻监督机制。 4 结论 总之,新闻失实现象会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和媒体公信力,维护新闻真实性成为新闻行业的重要工作。为维护新闻真实性,应找出导致新闻失实现象的原因,即受经济利益驱使、各媒体竞争激烈、部分新闻从业人员素质低、尚未完善新闻监督体系等,进而采取加强新闻报道监管、应用法律规范新闻报道、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素质、健全完善新闻监督体系等对策,有效防范新闻失实,为公众营造美好的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许丛军.失实新闻探究[J].青年记者,2010(9):24-25. [2]李海峰,侯宗平.浅议新媒体语境中的新闻失实和解决途径[J].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2012(12):46. [3]郭丽.论新闻失实的危害、原因及应对策略[J].神州(下旬刊),2013(9):269. [4]冯兰荣,夏哲璇,朱凡星.小议新闻失实表现、原因及对策[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7):150-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