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赫鲁晓夫时期,苏土关系开始打破坚冰,而双方关系的真正发展却是在勃列日涅夫时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苏联在塞浦路斯问题上对土耳其的支持;苏联对土耳其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援助;此外,双方的政治关系取得了重大进步。 [关键词]勃列日涅夫时期;塞浦路斯问题;经济援助;政治缓和 苏联和土耳其的关系在经历了列宁和凯末尔友好时期之后,一度出现了波折,而在斯大林时期一度跌落到了谷底。虽然赫鲁晓夫上台之后积极向土耳其伸出“橄榄枝”,但双方关系的真正改善却是在勃列日涅夫时期。 一、苏联在塞浦路斯问题上对土耳其的支持 苏联和土耳其的友好关系首先表现为苏联在塞浦路斯问题上对土耳其的支持。塞浦路斯问题牵动着塞浦路斯希腊族人和土耳其族人的神经,而且由于希腊族人和土耳其族人与希腊人和土耳其人的渊源关系,也牵动着希腊和土耳其的神经;更是因为在冷战的背景下美、苏在东地中海的较量与争夺,所以美国和苏联也对之抱以高度的关注。 苏联起初采取的政策并不支持土耳其在塞浦路斯的立场,事实上,苏联赞成塞浦路斯单一制政府的存在。1964年11月初土耳其外交部长埃尔金对莫斯科的访问最终扭转了苏联的态度。1965年1月波德戈尔内率领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团访问土耳其,先后同土耳其各级官员进行了会谈,表示苏联支持土耳其在塞浦路斯的立场。苏联之后多次表达了“在尊重塞浦路斯共和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两个民族的合法权利的基础上和平解决塞浦路斯问题”的立场。[1]13-141967年11月15日希腊族和土耳其族人在科菲努村发生冲突,造成“22名土耳其族人和1名希腊族人死亡的严重事件”。[2]232土耳其总理德米雷尔向希腊军政府发出通牒,要求对土耳其族人的损失进行赔偿,撤回格里瓦斯等,如果这些要求不予满足,土耳其将采取军事行动。1967年11月22日,苏联政府就塞浦路斯局势发表声明。“谴责”希腊政府“企图通过塞浦路斯和希腊合并,变塞浦路斯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事基地”。[1]121苏联的这一立场对无疑对土耳其是有利的。 1974年7月15日,塞浦路斯发生军事政变,辛普森取代马卡里奥斯成为塞浦路斯总统。辛普森上台之后,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意诺西斯”立场。土耳其对此猝不及防,随后即表达了坚决而强硬的态度。埃杰维特政府宣布土耳其“永远不会接受在塞浦路斯的任何形式的任何既成事实。我们不允许任何人干预塞浦路斯土耳其族人的权利”。[3]62美国副国务卿西斯科被任命为调解大使不停地游走于安卡拉和雅典之间,但是这次他费劲了口舌也无济于事。埃杰维特表示自己绝不会再重复1964年和1967年的错误,要把言语化为实践。埃杰维特向西斯科和美国驻土耳其大使表示:“我们已经按照你们的方式做了十年,现在我们将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4]1611974年7月20日凌晨5时45分,土耳其军队开始轰炸塞浦路斯岛屿,希腊紧急调动军队并允许军队在塞浦路斯岛屿的任何地方向土耳其军队开火。美国一直担心的希、土战争终于还是爆发了。1974年7月、8月苏联就塞浦路斯局势连续发表了四个声明,声称政变是希腊军官一手策划的,要求希腊立即从塞浦路斯撤军。同时苏联为土耳其辩护,称土耳其出兵是“出于保护塞浦路斯岛的土耳其人”,其“目的是恢复塞浦路斯的独立和合法政府的权力,”指责“希腊黩武主义者谋求的是要把塞浦路斯变成北约组织的军事基地”。[1]468-469此外,苏联要求在联合国范围内解决塞浦路斯问题,努力为自己赢得塞浦路斯问题上的发言权,进而实现自己在东地中海的利益。当美国不断地阻扰土耳其入侵塞浦路斯的行动时,苏联对希腊的谴责和对土耳其出兵的辩护,无疑壮大了土耳其的胆子,并使其扩大了在塞浦路斯的行动。 当美国极力劝阻土耳其在塞浦路斯的军事行动、避免希腊和土耳其之间的军事交锋引发东南翼的“爆炸”而为苏联的干涉提供可乘之机时,苏联在塞浦路斯问题上对土耳其的支持,使土耳其在塞浦路斯问题上获得了一定的主动权,一定程度上帮助土耳其实现了其捍卫土耳其族人利益、保卫国土安全的目标。 二、苏联可观的经济援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