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新[2]在其硕士学位论文研究中,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采用定量手段,通过对1990年—2004年9月间,国内公开发表的黄褐斑中医疗法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按中医脏腑辨证理论,黄褐斑的病机核心侧重于肝、脾、肾三脏;按中医气血辨证理论,则血瘀贯穿病因病机的始终;在辨证论治过程中,离不开肝郁、脾虚、肾虚、血瘀等相关证型。 中医古代文献中对该病最早描述为“面色黧黑”,体现了“面部皮肤黯晦无光泽”的特征,本病的发生多为内外诸因之六淫、七情、饮食劳逸、瘀血、痰湿等,致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失和,而终致黄褐斑,其病位在肝、脾、肾三脏;古代医家认为黧黑斑发病与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胆经有关,治疗当从这四条经入手[4]。 玉桂片是本科在临床上使用了多年的院内纯中药制剂,本研究发现该药对于黄褐斑患者中的肝郁、脾虚、肾虚、血瘀型均有效,对肾虚型疗效最佳。玉桂片主要成分有玉竹、肉桂等。方中玉竹为补阴药,养阴润燥,生津止渴;肉桂为温里药,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原。全方具有滋阴润燥,温经散寒,滋养肝肾,温补肾阳之功效。凡房事过度,久伤阴经,或人到中老年,肾精渐亏,颜面得不到精血容润;或水亏不能制火,导致虚火上炎,火燥结成斑黑[5]。《本草求真》:“大补命门相火,益阳治阴。”现代药理证明玉竹能使外周血管和冠脉扩张,延长耐缺氧时间,强心,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肉桂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冠脉及脑血流量、使血管阻力下降等作用[6]。现代医学的研究也证实了黄褐斑的发生与血液的黏稠度增加、微循环障碍有密切关系。因此,玉桂片的药用功效与现代医学对黄褐斑的发病机制相对应的。 黄褐斑的病因复杂多样,中医证型较多,其中的肾虚型选用以玉竹、肉桂为主的玉桂片疗效较好,而其他证型的患者疗效不够满意,需要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摸索和积累临床经验,进一步研制适合其他证型的最佳方药,为患者解难,增加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黄褐斑和白癜风的诊疗标准(2010年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0,43(6):373. [2]殷新.从15年相关文献的计量学分析探讨中医治疗黄褐斑的规律[J].学位论文20050401.广州中医药大学. [3]张影华.黄褐斑中西医治疗进展[J].中医民间疗法,2012,20(4):78. [4]张明,李丽琼,吴志明,等.中医古籍文献中黄褐斑的病因病机研究[J].现代中医药,2011,7(31)4:53-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