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评价电针艾箱灸联合紫杉醇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防治紫杉醇所致的周围神经毒性。方法收集本院采用含紫杉醇方案化疗的60例肿瘤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在化疗期间,治疗组加予电针和艾箱灸治疗,对照组加予口服甲钴胺片治疗。21天为1周期,2组至少接受2个周期的化疗,最后观察2组的近期疗效、KPS评分提高率、周围神经毒性、中位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结果所有患者均可获临床效率评估,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43.3%,2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的疾病控制率比较为90%,66.7%;KPS评分提高率比较为63.3%,33.3%;周围神经毒性(I-III级)发生率比较为50%,9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00天和218天;1年生存率比较为40%,20%。结论电针艾箱灸对紫杉醇治疗恶性肿瘤具有增效减毒、延长患者生存期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电针;艾箱灸;紫杉醇;恶性肿瘤;随机对照 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9-0019-03 紫杉醇是一种新型抗微管、具天然抗癌活性的药物,是从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树皮、针叶中分离出的一种四环二硝酸胺类化合物。目前临床上紫杉醇已被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如乳腺癌、卵巢癌、肺癌、头颈部恶性肿瘤和白血病等,但该药有很强的毒副作用,部分患者因无法耐受而不得不终止该方案的化疗。本院采用电针艾箱灸联合含紫杉醇化疗方案治疗30例各类恶性肿瘤,达到了增效减毒、延长生存期的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纳入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司编写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中的关于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分期标准按照国际抗癌联盟(UICC)制定的TNM分期系统的诊断标准,经病理或细胞学诊断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如肺癌 鼻咽癌 乳腺癌及宫颈癌等;近3个月内无参与其他临床试验;心、肝、肾、骨髓等主要器官功能正常;KPS评分≥60 分者;预计生存期3 个月以上,年龄在18 ~ 75岁;化疗过程使用含紫杉醇化疗方案;依从性好,出院后能接受随访的患者;同意接受化疗的患者;非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中医辨证为瘀血内阻证。 1.2排除标准年龄小于18 岁,大于75岁的患者;不同意接受该方案化疗者;卡氏评分小于60分;控制及无自知力的脑或脑膜转移;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损害;处于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女性;存在研究者认为不能进行试验的其他严重疾病;原有神经系统疾病者,可能引起末梢感觉异常的糖尿病患者已知对本试验中药物有3或4度过敏者,不能理解或表达知情同意,依从性差者。 5讨论 紫杉醇作为治疗恶性肿瘤常用的药物之一,它具有很强的抗癌活性作用[4]。但其在杀伤恶性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某些正常组织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即毒副反应。紫杉醇的毒副反应有神经系统、过敏反应、血液学方面、胃肠道反应及脱发等,其中以周围神经毒性较为常见。 周围神经毒性属于祖国医学之“痹症(血痹)”范畴。该病症多由正气亏虚,加之邪毒内侵而成。肿瘤患者多存在正气不足,加之邪毒内侵(化疗药物),以致气机阻滞,血行不畅,脉络瘀滞,气血不能达于四末,肌肉筋脉失于濡养,而致肢体疼痛 麻木和感觉异常等症[5]。本研究比较了电针艾箱灸联合紫杉醇与甲钴胺联合紫杉醇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神经毒性方面。两组的疾病控制率、体能状态评分、神经毒性发生率及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客观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所得近期疗效与文献报道相似[6~7],但1年生存率较之文献报道较为偏低[8],考虑与本研究所纳入样本量较少,且部分患者入组前3个月采用过其他的治疗手段,虽入组基线一致,但对其长期效率影响值得进一步的研究。综上,笔者认为,电针艾箱灸联合紫杉醇治疗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是值得临床推荐的,有关其远期疗效仍需大量且高质量的样本继续研究。参考文献: [1]Ishiquro F,Fukui T,Mori S,et al.Serum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level as a surrogate marker for the evaluation of tumor response to chemotherapy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Ann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10,16(4):242-247. [2]Jemal A,Siegel R,Ward E,et al.Cancer Statistics[J].CA Cancer J Clin,2010,60(5):277-300. [3]Nisman B,Biran H,Heching N,et al.Prognostic role of serum cytokeratin 19 fragment in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association of marker changes after two chemotherapy cycles with different measures of clinical response and survival[J].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2008,98(1):77-79. [4]单玲玲,高贵珍,曹稳根.紫杉醇前药的合成及其对肿瘤细胞活 性抑制的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3,28(6):56-58. [5]邓生明,陆用连,刘秀钦,等.电针配合艾箱灸防治紫杉醇所致的周围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203):67-68. [6]李红.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7):42-46. [7]李小峰,张亚华.顺铂联合吉西他滨与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4,22(5):1087-1089. [8]邱冬,李杭,姜桂林.奈达铂联合紫杉醇与顺铂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13,22(8):563-566.(收稿日期:2014-0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