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完全缓解:水肿消失,饮食,活动能力正常,血清白蛋白及24h尿蛋白,肾功能及血脂正常;基本缓解:水肿基本消失,饮食,活动能力正常,血清白蛋白正常,24h尿蛋白<0.5 g,或者肾功能未恢复正常;无效:水肿症状、血清白蛋白及24h尿蛋白、肾功能等未见明显改善。 4.2治疗结果 5讨论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而其在水肿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更是变症较多,容易反复,是临床治疗的重点难点,肾病综合征在临床研究较多,中医药方面的文章也较多,如郭银雪等用真武汤联合艾灸治疗阳虚型肾病综合征水肿疗效取得了较好的疗效[4];张玉华等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肾病综合征可显著改善肾病综合征临床症状和体征,取得满意的疗效[5],研究表明:针灸加中药治疗肾病综合征,结果完全缓解率62%,有效率为94%。对完全缓解病例作半年以上时间的随访,复发者仅1例,远期疗效满意[6]。 中医学认为,水肿分阴水,阳水两种。在病因上水肿多与湿邪有关,脏器涉及肺脾肾三脏,盖水为至阴,需赖肺、脾、肾诸脏气化以行之,而阳虚气化失司与脾、肾相关,水之制在脾,水之主在肾。肾病综合征水湿浸渍型的水肿,是因水湿之邪,浸渍肌肤,壅滞不行,以致肢体浮肿不退。水湿内聚,三焦决渎失司,膀胱气化失常,所以小便短少,水湿日增而无出路,横溢肌肤,所以肿势日甚,按之没指。脾为湿困,阳气不得舒展,故见身重神疲、胸闷、纳呆、泛恶等症。苔白腻,脉沉缓,亦为湿盛脾弱之象。湿为黏腻之邪,不易骤化,故病程较长。治以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之法。方药用加味胃苓汤治疗。方中以白术、茯 苓健脾化湿,苍术、厚朴燥湿健脾,猪苓、泽泻利尿消肿,肉桂温阳化气行水,丹参活血行气利水,桑白皮、陈皮、大腹皮、化湿利水;若肿甚而喘,可加麻黄、杏仁、葶苈子宣肺泻水而平喘。 笔者在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穴位按压治疗,内服外治结合,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气血,可以提高疗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医学认为,各个穴位都有相应的调理脏腑功能的作用,脾俞调理脾气、和胃降逆、运化水谷、和营统血、消滞通络,按压该穴可以治疗水肿病证。肾俞穴可以通过按摩达到强健腰肾的目的。肾俞穴处在足太阳膀胱经上,按摩肾俞穴能够保养肾功能,促进生长发育、生殖、泌尿等功能。水分穴具有运脾土,利水湿的作用,刺激三阴交有健脾益气之功,涌泉具有健脾益肾、平肝熄风、开窍醒神之功。诸穴同用共起健脾化湿利水之功效。在临床上笔者应用加味胃苓汤配合穴位按压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探讨。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13-522. [2]田德禄,蔡淦.中医内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28-335. [3]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0-162. [4]郭银雪,詹继红,毕莲,等.真武汤联合艾灸治疗阳虚型肾病综合征水肿30例疗效观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2,29(4):69-70. [5]张玉华,刘献华,陈永华.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2,29(14):177. [6]张伟石.温针灸治疗肾病综合征50 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09,30(1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