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腹腔手术后妊娠率情况
术后1年随访,本组60例患者中,妊娠49例,妊娠率为81.67%。不同期患者妊娠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0~12周、13~24周、25~36周、37周至1年妊娠率分别为60.00%(36/60),11.67%(7/60),5.00%(3/60),5.00%(3/60),在妊娠率方面,术后0~12周高于13~24周、25~36周、37周至1年(P<0.05)。
3 讨论
3.1 腹腔镜诊断价值
最近几年以来,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逐年上升,以月经不调、性交痛、不孕、下腹疼痛以及痛经为主要表现[ 4 ]。初期子宫内膜异位症表现为白色混浊灶,之后呈火焰样变化、腺样息肉灶等,蓝紫色结节样变化为最终表现。如果发展到这一阶段,蓝紫色结节会使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在病灶发展到蓝紫色结节样变化前,开腹手术很难发现,腹腔镜常可以及时查出。经腹腔镜探查,并取活检做病理检查是较为准确与直观的方法。腹腔镜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手段,通过腹腔镜能全面观察盆腔情况,评价输卵管、卵巢与子宫形态,观察是否存在盆腔粘连并采取相应治疗。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行腹腔镜检查前,35例无内异症体征(58.33%),均由腹腔镜诊断为Ⅰ~Ⅱ期。
3.2 腹腔镜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不孕症中的价值
通常情况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盆腔液中具有较高含量的前列腺素,会使得吞噬细胞逐渐趋向于腹腔,吞噬细胞较高的活动度会对受精卵着床产生影响,此外,由于蓝紫色结节所引发的附件粘连也会对受孕造成干扰。腹腔镜手术优势在于造成创伤小,术后粘连比较轻、恢复较快,是目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选方法。手术指征包括:盆腔慢性疼痛、不孕、痛经、卵巢巧克力囊肿等。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仅采取囊肿内液抽吸方法,其复发概率能达到50%。所以,在明确诊断以后,首先应采取囊肿液穿刺抽吸方法,开窗去顶,然后剥除囊壁,这能使复发率得到明显降低。通过腹腔镜电凝病灶,将盆腔粘连组织与附件粘连分离,盆腔积液抽吸灌洗,使患者子宫以及附件功能得以恢复,提高患者妊娠率。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术后0~12周、13~24周、25~36周、37周至1年妊娠率分别为60.00%、11.67%、5.00%,5.00%,在妊娠率方面,术后0~12周高于13~24周、25~36周、37周至1年(P<0.05)。这说明腹腔镜手术效果显著,但妊娠率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降低,所以半年内要在医生指导下准备受孕。
参考文献
[1]王宇全,任健俐,尹利荣.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疗效比较[J].天津医药,2010,9(3):122-124.
[2]梁彬.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不孕症的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2013,6(7):233-236.
[3]李斗辉.腹腔镜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7(10):132-134.
[4]张瑞霞,刘增娟,谢伟,等.腹腔镜诊断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对不孕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2,7(2):1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