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新生代农民工是城镇化和法制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但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制教育问题却未被细化和分离出来,实效性也有待提高。破除困境、有序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制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环节,需要每个人、每个组织在不同层面上共同努力。 【论文关键词】城镇化;新生代农民工;法制教育 在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如何有效开展新生代农民工法制教育,将对新型城镇化的依法开展,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全局性、战略性和历史性的影响。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城乡结构调整和大量的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城镇化已是必然趋势,也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根据中共中央、国务 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从1978年到2013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已经从1.7亿人增加到7.3亿人。其中有相当数 量是进城的农民工。这种大规模的城乡间的人口迁移,实属罕见,既改变了农民工自身的命运,也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城镇化建设也因此得以加速推进。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上个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特殊群体,尤其是那些跟随父母在外打工、出生和生活在城镇的新生代 农民工,其出生和成长基本上是和城镇化进程同步进行的,农村对他们来说已是回不去的家园,即便是新农村建设及其美好规划也都对他们产生不了吸引力,他们主 观上更渴望融入城镇化的过程中去。然而基于生存而为的劳动就业所带来的高参与度,却没有相伴而生的高融入度。因此关于新生代农民工融入问题就成了城镇化进 程中不可回避的话题。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度的关键是把城镇化纳入法制的轨道,这不仅意味着法律要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扩张和渗透,还意味着置身其中的人 们必须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以适应于和服务于城镇化、法制化等社会建设的需要。这就对城镇化建设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者——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素养提出了 相应的要求。 但本课题前期所做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状况和法律意识的调查”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意识薄弱问题已是不可回避的客观存在,由于新生代 农民工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参与者、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中间力量,因此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应成为这一过程中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二、新生代农民工法制教育的现实困境 本课题的前期调查还表明,经过30年的全民普法教育,社会各个层次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对新生代农民工来说,这仍然是薄弱环节,其法律意识薄弱一定程度上和法制教育缺失有关。 1.从社会整体层面看,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制教育尚未被细化和分离出来 法制教育是一项全民性的普法教育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公民,但同时又要切实抓好重点对象的法制教育,这样才能够收到实效。值得肯定的是,近年来 的普法规划始终把农民作为重点人群时,并已突出关注了其中的农民工群体。如“六五”普法规划就强调,要“加强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突出遵纪守法、依法表达 利益诉求等内容的宣传,在农民工集中居住地、工作场所及主要活动场所开展经常性宣传教育,注重法制宣传教育与法律服务相结合,提高农民工的法治观念。”就 在这个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作为特殊的农民工群体日趋引人注目,所占比例不可小视,相比于老一代农民工,他们的整体文化素质有所提高,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 较强,他们对法律的需求也更为强烈,他们理应成为法制教育活动的重中之重。然而,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制教育问题却没能够及时地被细化和分离出来,人力和财力 的投入也有限。而无论新生代农民工流出地还是流入地,在名目繁多的为农民工开设的培训机构中,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和工作技能培训的同时,却少有法 制教育类的内容或课程跟进。这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化的过程中法律知识储备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