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城镇人口出现了明显的老龄化趋势,加之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规划到社会化管理的企业离退休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当前 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阐述了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意义与必要性,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 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论文关键词】企业 离退休人员 社会化管理 问题 一、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意义与必要性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实质上就是对企业员工正式退休后所实施的一种管理服务,这一管理服务和该员工之前所在企业不再有密切的联系,其养老金 是通过社会化获得,并通过社区进行相关的区域管理。企业实施养老保险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将离退休人员的养老责任与企业分离,并对该部分人员的养老问题进 行科学管理。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养老保险制度本身的不够完善与相关配套法律的缺失,使得这一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依然以企业缴纳多数保费以及承担一定的退休福 利为前提,而过重的负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空间,也阻碍了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进程。 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必要性如下:一是有助于减轻企业负担。对于国有企业的离退休人员,企业不仅要为其缴纳养老保险费,还要为他们提供 多项福利待遇,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基于此,企业迫切需要能满足自身发展现状的社会保障体系,从而可以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企业发展上。二是有助于保证与提 升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品质。离退休人员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养老金的发放为他们提供了生活保障。借助提供社会化管理服务,可以有效提升他们晚 年的生活质量。三是有助于企业营造积极的工作环境。离退休人员各种待遇的保障以及高质量的退休生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在职员工,提升其工作热情,增强 企业凝聚力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现存的问题 对企业离退休人员实施社会化管理是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 了一系列问题。例如,离退休人员对社会化管理的认识不足,实际工作水平低等。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正真实现离退休人员的高效社会化管理目标。 (一)离退休人员对社会化管理认识不足 一些离退休人员对转入社会化管理抱有消极态度,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为企业劳心劳力半辈子,企业有负责他们晚年生活的义务。退休之后就要和企业分 离,并被交由社保管理,容易让人产生负面情绪。尤其是对于那些经营情况较好的企业离退休人员,其十分担忧纳入社保管理后,其待遇会与在企业时的相差过大。 同时,他们也担心一旦纳入社会化管理,之后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困难,就没有能依靠的组织了,就成为无人管的“社会人”。 (二)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专业性不高 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并非口头工作,也不是某一项具体的管理工作,而是需要考虑地域特征、人文差异,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所以这就要 求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人员来从事这一工作。但实际上,当前不少地区的社会化管理团队整体素质不高,难以高效地完成政策性较高的社会化管理工作。不仅如此,还 有一些地域的社会化管理,其内容不够全面、流程不够规范,进一步降低了专业性。管理人员对团队定位不明确,尤其是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很容易使社会化管理 执行不到位、不深入,而缺乏事先深入的调查分析,会降低其应对风险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