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水池底面单位面积上的地下水浮力(kN/m2);r=地下水重力密度,可取10kN/m3;h=由水池底板算起的地下水高度;η=浮力折减系数,对非岩质地基取1.0;对岩质地基按其破碎程度确定。 2.3 池壁荷载 池壁荷载除池壁自重和池顶荷载引起的竖向压力和可能的端弯矩外,主要是作用于水平方向的水压力和土压力。 水池内壁水压力按三角形分布 Pw=r·h1 P=水池池底处侧向水压力标准值(kN/m2);r =水重力密度,可取10kN/m3;h1=由水池底板算起的设计水位(m)。 水池外壁的荷载包括土压力、地面荷载引起的附加压力及地下水压力。当无地下水时,池壁外侧压力按梯形分布;当有地下水且地下水位在池顶以下时,以地下水为界,分两段按梯形分布。地下水位以下,应考虑对下水对土的浮力使土的重度降低,造成土的侧向压力减小。 池壁的土压力按主动土压力计算 Pe=re·H· tg2(45°-?准/2) 地下水造成土的侧向压力减小 Ps=(re-r)·h2·tg2(45°-?准/2) 水池外壁水压力按三角形分布 Pw*=r·h2 地面活荷载引起的附加压力沿池壁高度为一常数 Pq=qk·tg2(45°-?准/2) Pe=水池池底处侧向土压力标准值(kN/m2) Ps=水池池底处侧向土压力减小标准值(kN/m2) r=水重力密度,可取10kN/m3 re=土重力密度,可取18kN/m3 H=水池底板至地面的距离(m) h2=水池底板至地下水位的距离(m) qk=地面活荷载引起的附加压力(kN/m2) ?准=回填土内摩擦角,根据土工试验确定,缺乏实验资料可取30° 2.4 其他荷载 其他荷载包括温度湿度变化、地震引起的荷载。 壁面温(湿)差力矩 Mt=Eh2αtΔt/12(1-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