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愈发严峻,而艺术类专业的毕业生因为其独特的主观原因及各种客观因素,就业工作中所面临的困难更加突出。本文在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近几年的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合理的设想和对策。 关键词: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4-0228-02 笔者作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学生工作助管,参与12届本科毕业班和13届、14届研究生毕业班就业工作。笔者发现,就业工作是艺术类专业的重点工作也是难点工作,如何做好艺术类专业的就业,同时通过就业工作寻找、发现艺术类专业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不足并致力于改善这些不足之处是艺术类专业就业工作、学生工作的重点。 一、艺术类专业就业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对工作期望过高,就业观不切实际 从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投入产出比的角度来分析,南航大艺术类专业本科每年6800元的学费(以目前学分制的培养计划下,加之其他一些费用,平均下来达到7000元左右/年),4年近3万元;研究生学费2.5万元。再加上生活费、专业必须的学习材料费、配置电脑费(电脑基本为艺术类专业必须品)等,每个艺术类学生在本科比一般专业的学生,保守估计要多花费2-3万元,如再读研,则费用更高。这种情况导致艺术类专业学生认为高投入理应有高回报,对未来工作的过高期待与实际情况不匹配,盲目追求高收入,造成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力资源浪费的现象,这一现象在研究生身上尤为明显。在前期就业意向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研究生选择高校老师这一行业,但现实情况是高校老师基本要求博士学历毕业,而需要硕士学历的院校除了是新成立的,就是地处非常偏远,学生又不愿意去,造成“有业不就”的局面。 其次,学生地域意识较强,经济发达的北、上、广等地以及沿海地区都是热门之选。由于我校地理位置的关系,经统计,过去的三年中,有超过半数的毕业生的就业地区选择南京,以13届毕业生为最。去年12月份的回访发现,80%以上的已就业研究生留在南京,本科学生无明显增长。很多学生对于二线及以下的城市工作机会就直接不争取,这导致就业信息较少的艺术类学生就业机会的严重浪费,为艺术类专业的就业工作雪上加霜。 (二)就业资源有限,就业面狭窄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对艺术专业有需求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还有部分中部扶持新型产业发展的城市,而边缘地区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适合艺术类学生的就业市场。所以大多的毕业生都往东部地区求职,使得该区域就业压力增大,艺术毕业生就业形势雪上加霜。很少有企事业单位工作招聘艺术类毕业生,即使有,也是以行政管理居多,在这一行业,艺术类专业的毕业生更是处于劣势。在就业工作中,笔者发现,很多专业对口的公司,往往倾向于有工作经验的的求职人员,应届毕业生接触的项目少,经验少,常常被拒。 在南航大以理工科为主的,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的大背景下,学校的大多数招聘会都是针对理工科专业,文科类专业对口的岗位比较少,艺术类的岗位需求就更少,给艺术类毕业生的机会非常少;而学院自身建院时间尚短,就业市场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三)就业形式多样,灵活就业率高 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大都个性鲜明,追求自由,这种个性特点决定了他们不愿受单位太多的约束。这种现象虽不普遍,但近几年比例在逐年递增。回访已经就业2-3年的毕业生发现,不少学生在单位工作1-2年之后选择跳槽,或是自己创业。 艺术类专业兼职的高收入特点使得部分毕业生选择做—名自由职业者。如美术系的学生毕业后部分选择成为自由画家,这样不仅能自主安排时间从事创作,同时也能获得较高收入;音乐系的学生毕业后,有些学生进入表演团体兼职,有些选择从事家教,这种工作方式灵活,收入高,还有利于专业的提升。还有社会办学中各种年龄层次的艺术类培训非常火爆,很多艺术类专业学生在上学时就已经加入到这一行业,当代课教师,毕业后自行开设培训机构,收入可观。再有,很多设计专业毕业生帮用人单位完成项目,签订“计件式”劳动合同,项目完成后,劳务关系结束。毕业生往往用一周时间完成项目所得比在公司上一个月班工资还高,这也是艺术类毕业生不愿意与单位签长期的劳务合同的原因之一。
此外,相对独立的艺术类专业实践性的特点,也提供了创业优势,因此很多艺术类专业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仅需几万元的注册资金就可以成立一家设计公司或工作室,我院仅12届13届两届毕业生就已经自行组建了4家设计公司(工作室),年底回访发现,短则4个月,长则9个月,公司基本走上正轨,开始有盈利。可以说,职业选择的自由性,使得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灵活就业的比例比其他专业的毕业生高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