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活动为载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要完成教学计划制定的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确实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以课堂活动为载体,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重运动技术的教学,因为技术动作的教学容易组织,效果较明显,评价也容易操作。但是对运动中其他能力的教学和考核关注较少。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改革体育课程的教学手段 (一)通过竞技类运动促进培养的积极进取精神 以就业为导向的体育教学可以通过体育的运动竞赛规则,约束学生的行为,促使学生产生遵守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的意识。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个团体性很强的社会角色演练场所,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到角色的各种变化,也要遵守不同的竞赛规则,为以后更加顺利的就业提供了平台,因此,通过各种运动项目的教学和比赛,促进了学生的社会化的进程。体育运动中各种角色的变换与就业后学生的社会角色的个性化要求相一致,学生在运动中感情、意志、态度、兴趣、能力倾向、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均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教学的过程中不采用单纯的技术动作教学,而是要加入更多的教学比赛,使学生能进入运动角色,不能追求比赛的运动层面的高质量,要注重学生能力的锻炼。整个教学比赛的过程要赛前有布置,赛中有交流,赛后有总结。充分的开发教学比赛的深层次涵义,使运动项目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锻炼达到最优的效果。 (二)通过游戏拓展项目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很多游戏不仅仅需要学生有很好的身体素质作为基础,并且需要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例如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观察能力等等,在利用游戏和拓展项目进行辅助教学时,应注重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游戏本身,一次游戏的成功与否对学生的能力锻炼是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的,在游戏中能使学生身体素质之外的其它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也应该成为游戏辅助教学的重点。 游戏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及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又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团队观念和组织能力。充分开发出游戏和拓展项目中的外延作用,利用游戏可以模拟职场的环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得到锻炼,使学生具备就业的能力,能更好的和就业接轨。 四、以能力为目标,建立多样化评价方法 学生的体育课成绩的评价体系中,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对很多身体素质不是很出色的学生是一种很大的激励措施。使学生不会因为身体条件的原因失去对体育课成绩合格的期望,让学生明白练习的过程对体育成绩的重要性。不能用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技能的绝对值衡量学生的体育成绩,而应该将学生锻炼过程纳入学生的体育成绩考核。评价学生的过程中不能只检查学生的运动技术掌握情况,对学生的练习次数,练习效果,提问题的次数等均可以作为非量化的考核内容,这要求体育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作比较详细的记录,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对技能主导类的考试项目,不仅要进行技评,还要对学生的练习过程进行记录,对学生的努力和能取得的成绩分开进行考查。 在体育课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运动技术、技能之外,学生在体育课中其它能力的锻炼提高也应是考核的重要内容。学生经过很多次得练习,仍不能达到及格要求,总会产生急躁、失落的情绪,要适时的提醒学生,练习的过程就是自我磨砺的过程,要学生调整心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还要克服困难。这个过程和学生就业后在工作中将要遇到的工作困难是有很大的相似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同样有很多的相似性,不知不觉中就锻炼了学生就业的能力,使学生与就业要求的距离更为接近。 综上所述,通过对教材,教学计划,教学手段这几方面的深入开发,使体育课能更好的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发挥更好的作用。在注重运动技术、技能教学的同时,要求我们要最大程度的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逐步的走向完善,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也是职业教育赋予体育课的重要任务。通过改革,体育课教学将能更好的为学生的就业服务,使学生能快速适应就业要求,成为优秀的职业劳动者。 参考文献: [1] 蒋乃平.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16. [2] 潘绍伟,于可红. 学校体育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23-53. [3] 郑厚成. 体育与健康(南方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2-72. [4] 马良,吕冬生. 第8次体育课程(前期)改革若干问题的反思与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1月,第23卷第1期:43-45. [5] 姜平. 德国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培养对我们的启示[J]. 唐山学院学报,2011年5月,第24卷第3 期:101-104. [6] 宫作良 宫国涛. 如何实现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目标[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6期: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