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野外实习与生命科学学科人才的培养(2)

时间:2015-12-21 13:01 点击:
重视和加强生命科学野外教学实习活动,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培养学生生命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并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重视和加强生命科学野外教学实习活动,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培养学生生命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并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生命科学野外教学实习的现状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分子’中”,这是乔守怡教授对在没有宏观生物学指导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概括。生命科学学科未来人才培养发展趋势将由原来的重视微观、轻视宏观逐渐转为重新重视宏观,将宏观与微观统一起来。野外实习教学活动作为生命科学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目前,高校的生命科学学科野外教学实习是作为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等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内容主要有动物学、植物学及相关的生态环境考察等18。在教学活动中,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对野外实习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
  (1)很多生命科学学科的教师认为,高校培养的是分子生物学人才或实验技术型人才,这种认识致使很多学生也认为自己毕业就该是技术员,很难端正野外实习课程的学习态度。
  (2)许多高校认为,安排野外教学实习就等于是完成实践教学活动。实习活动只是让学生到自然界中观察和了解一些植物和动物,而不是促进学生对生命科学学科性质的理解。更何况现在的生命科学学科的大多数野外实习活动都是到风景比较好的自然园区,致使很多学生有着“游山玩水”的心情,影响了实习应有的教学效果,而且降低了学生对生命科学需要探索钻研的认可度。
  (3)还有些教师认为,实践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实验操作技能训练的课程,但这样的结果是使课时量増多,学生负担増大。而且一般院校实验技术指导方面的师资匮乏,使得实验操作技能培训课程流于形式。
  22野外实习教学的实施面临诸多困难
  (1)由于野外实习教学多具有野外性、流动性等特点,所以耗资相对较大。一方面,实习费用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各大高校大幅度削减实践教学费用,使野外实习教学的开展难度越来越大。
  (2)由于学校所拨用于野外实习的教学经费有限,一般或多或少有学生自筹部分,在实习教学的内容、时间、地点、路线和带队老师的安排上,不得不以所筹资金的多少而设限。
  (3)野外实习的综合性较强,其实践教学要求高、难度大。外出带队实习的老师无论从体力上还是精力上的付出,以及所承担的风险都远远高于在教室授课的老师,所以大多数老师不愿意承担此类课程。
  (4)野外实习并不是高校教学大纲中强制性的普遍施行的内容,再加上其组织的繁琐性和实施中的安全风险性,比较多的高校并不愿意进行此类教学活动,或者只是象征性地简单了事。
  23野外实习教学的内容有待改革
  (1)野外实习教学目标不明确。在高校的教师认为生命科学的野外实习教学就是对学生的一个简单的动、植物分类的学习。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及生物学思想的培养并没有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2)野外实习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传统的生命科标本的采集。这样不仅对野生生物资源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而且对培养学生保护自然和热爱生命的意识不利。继续沿用传统的野外实习教学内容,无法将微观分子与宏观整体相结合,对生命科学学科人才的培养不利。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