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目前在中等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本文将结合理论知识和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准备部分进行探讨和研究。从而为更好地实现体育效果目标奠定基础。
2.研究对象和方法
以河北省医科大学西山校区06级护理1班和2班学生共120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准备活动部分进行情况和其对学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采用文献法进行分析讨论。
3.提出问题
3.1准备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见表1
3.1.1进行准备活动时教师存在的问题
准备活动部分内容的选定存在不足,尤其是准备活动的时间随季节气候的变化不明显;准备活动负荷安排不合理,不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准备活动时教师的精神状态饱满率不高,对课堂心理气氛影响很大;精神状态不好,说明教师缺少充沛的精力这一必要条件。
3.1.2学生对准备活动认识和重视存在的问题
学生没有明确的体育活动的理想和目标。如果有的话,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不会以体育活动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变化为转移;学生对准备活动的作用认识不够深刻,导致因准备活动不充分的受伤率很高;准备活动充分与否对学生的兴奋性维持时间影响很大。
3.1.3教师准备活动中的不足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教师精神饱满状况影响学生运动情绪提高状况;准备活动负荷不合理影响学生进入工作状态和学习技术技能及成绩的发挥,还会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4.分析与讨论
4.1准备部分的目标与原则
4.1.1准备部分的基本目标
迅速将学生组织起来,集中学生的精神和注意力,明确教学目标与要求;组织全体学生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使身体各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得到充分活动;使各器官系统机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帮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和适宜的身体状态去参加一节课的学习活动。
4.1.2准备部分的内容选定原则
准备部分应具有全面性、多样性、针对性和渐进性。全面性是指所选用的活动内容能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形成优美体格和姿态。多样性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合理地变换练习内容与组织教法,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针对性是按基本教材内容来选择专门性练习,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新学习的动作。渐进性是指练习的安排应符合人体机能变化规律,做到由轻到重,由慢到快,由易到难的渐进。一般应根据教材内容性质、学生特点、季节气候等来确定准备活动的组织形式。
4.1.3准备部分不单是为基本部分教学目标服务,也具有教育教学因素
合理的准备活动能帮助学生机体更好、更平稳地进入工作状态,使机体工作能力尽可能长时间保持在稳定适宜的水平,从而为实现课的教学目标,完成各种身体练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准备活动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站立、走步的姿势。
4.2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和影响因素
4.2.1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
4.2.1.1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内分泌腺的活动,为正式练习时生理功能迅速达到最适宜程度做好准备。
4.2.1.2增强氧运输系统的活动,使肺通气量、吸氧量和心输出量增加,心肌和骨骼肌中毛细血管网扩张,工作机能获得更多的氧供应。
4.2.1.3体温适度升高,准备活动时由于肌肉频繁地收缩与舒张,促进体内的物质和能量代谢,体温适度升高能使神经传导速度加快,肌肉收缩速度增加,体温增加有利于氧的供应。
4.2.1.4降低肌肉的粘滞性,增强弹性,预防运动损伤。
4.2.1.5增强皮肤的血流,有利于散热,防止正式练习时体温过高,使正式练习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处于最佳水平,调节功能得到改善,内脏器官的功能惰性得到克服,生化反应加快进行,有利于机体发挥最佳功能水平。
4.2.2影响准备活动生理效应的因素
准备活动的时间、强度与正式练习的时间间隔以及内容和形式等是影响准备活动生理效应的主要因素。实验证明,准备活动的强度以45%V02max强度,心率约为100-120次/分,时间在10-30分钟之间为宜。准备活动结束到正式练习开始时的时间间隔一般不超过15分钟,在一般教学课中以2-3分钟为宜。
4.3准备活动对教学的影响
4.3.1准备活动对学生兴趣的影响
准备活动中新颖的活动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引起学生的新颖感、兴奋感、刺激感等,都可促使学生产生对体育活动的直接兴趣。由直接兴趣的影响会使学生有良好的运动体验,使学生产生间接兴趣,积极持续地参加体育活动。稳定的体育兴趣还能促进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深刻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决心,使他们更长期地专心认知、钻研和投身于体育活动。对体育活动有强烈兴趣的学生,常会带着更多的疑问,参加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会以特别的专注和极大的热情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与体育活动有关的各种问题,以及用灵活新颖和更加有效的方法手段从事体育活动。体育活动效果的好坏是实现教学效果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