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浅谈独立学院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时间:2014-01-16 11:04 点击:
自1999年第一所独立学院创办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独立学院的教育体系已基本完善。但是各独立学院在根据市场需求设置热门专业和培养相关人才的同时,对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却远远不够。建立系统和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对提升独立学院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在独立院校建立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的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积极进取的动力源泉,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中创造的宝贵财富。它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宣扬勤俭、友爱、诚信等优秀的品德。这些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传统文化迅速消亡的社会背景下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今的大学生处于在东西文明碰撞、物欲横流的时代,学校教育偏重专业培养忽视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在这一背景下,将中华传统文化课程纳入学生的课程设置之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仅是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为了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种人文素养在学生未来的人生规划中,可能成为一种创新的能力、远瞻的视野、豁达的心胸、融会贯通的方法、开放的眼光和处变不惊的态度。所以,在向大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是必不可少的。
  自1999年第一所独立学院创办,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独立学院的教育体系逐步走向完善。但与其他二本院校相比,独立院校在基础建设、学科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各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从独立学院的招生情况来看,所录取的学生分数线较二本院校低;从独立学院在校生的情况来看,目前在校学生多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他们中很多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因为家庭过分溺爱,或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优越,表现出任性和贪图享受的行为特点;同时,外部环境加剧了这些学生只注重个人利益,冷漠地对待他人及社会的行为表现。
  这些学生个性独立且张扬,对待学习缺乏积极性和精益求精的进取精神。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学生的知识水平不高、道德感和责任感不强、对传统文化了解甚少并缺乏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很多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也令人担忧。他们在现阶段的学习中不努力进取,对未来常常感到迷茫。他们读书只是为了混文凭,以期在毕业后依靠父母或其他社会关系得到一份工作。鉴于独立院校学生表现出来的思想和精神状态,对他们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十分必要。教师应该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提升大学生的素质,用精神文化的力量去引导、强大并充实他们的内心。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包括继承与创新两个方面。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创新是继承的目的和更高层次的体现。要继承传统文化就必须学习传统文化。后人有必要也有责任承继前人所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这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独立学院的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他们的理论基础不够、社会阅历不足、对事物的辨别能力不强,需要对他们加以引导和帮助。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他们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以及如何正确处理自身与社会的关系,让他们在各种观念混杂的社会中以坚定的态度保持高尚的品行与操守,以自信的心态坚持做一个正直的人。
  二、建立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存在的困难
  独立学院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存在一些实际的困难和问题。首先,从独立学院的性质来看,教育作为一种投资,被当成一种产业来经营。一旦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学院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定位上就会出现急功近利的现象。当前哪些专业热门,市场对哪些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独立学院就会开设相应的专业。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研究性大学不同,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更注重学生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独立学院在办学之初就没有考虑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相应地,校园文化建设在这一方面也会有所缺失。这是源于学院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还没有给予足够的认识。学校应该正确地认识到,培养大学生既要突出其专业能力,又要培育其人文精神,使其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创新意识,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这样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他们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和学习做好铺垫。其次,独立学院因其成立时间较短,尚未形成较为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缺乏学科带头人,中高级职称的教师数量不足,教师整体数量不够,这些导致现有的教师队伍很难承担建设传统文化课程体系的任务。再次,独立学院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以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为例,学院图书馆的图书数量虽然每年都在递增,但关于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仍较少。最后,独立学院仍然在探索对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目前的传统文化教育表现为渠道单一、方式方法简单、内容单调等。
  三、建立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的实践
  针对独立学院在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结合漓江学院中文系在这一方面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首先,在学院中文系建立起一套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系列课程。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和讲授主要依托中文系教师,中文系的学生也是最适合的实践主体,因为传统文化课程与他们的专业课设置和学习有较多相同或相关之处。这些课程先作为中文系的专业课及选修课开设,待课程建设较为成熟后,逐渐开发适应非中文专业学生学习的课程并向全院推广。最后建设一至两门课程作为全院的公共必修课;如果师资力量薄弱,也可以作为公共选修课,再加上其他相关的传统文化课程,供学生选修。
  这同时涉及独立学院师资的问题,大多数的独立学院在师资上严重依赖母体学校,外聘教师成为独立学院师资的主要来源。独立学院的各种活动和实践构想很难通过外聘教师实现。所以培养独立学院自己的专任教师成为开展传统文化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率先培养院聘教师根据自己的所学和专长,独立开出自己的特色课程。漓江学院中文系已经有部分教师开设个人擅长的传统文化课程,如"孟子研究""老子研究"等,加上外聘教师开设的"论语研究""周易研究"等,形成"诸子研究"系列课程。这为学生学习和了解先秦诸子百家思想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选择。此外,学院还开设了"语言与文化""中国文化要略"等文化方面的课程。去年,学院新增了"唐诗研究""宋词研究"等课程。这些课程不仅课堂呈现方式成熟完善,相应的实践活动也丰富多彩。
  其次,传统文化课程的实施通过多种形式表现。例如,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课下阅读为辅;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欣赏图片、参观展览等方式学习传统文化;可以设置"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月",组织学生通过动手、动口的形式表现传统文化;可以与地方文化相结合,开设有关地方文化的讲座,引导学生展开相关的考察、演讲等,以此来推进独立学院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的建立。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