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让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为了我市“2+2”项目,我县“1+7”活动,以及“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精神落到实处,我校开展了大课间活动。为了保证该活动能安全、有序、高效地开展,我们从时间保障,合理安排项目,明确分工,管理到位,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后勤保障等方面进行细化,从而保证了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关键词】快乐课间;农村小学;实施策略 一、实施目的 近年来,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在我国得到了全面推进,对学生的德育、体育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整体提高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阳光体育运动及我市“2+2”项目、我县“1+7”行动计划的推动下,我校积极开展了大课间活动。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怎样在快乐课间的实践中提升出快乐课间在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的实施策略。 二、实施方法 1、时间保障 为了确保快乐课间的有效实施,我校课间活动由20分钟调整到50分钟,充分保障了课间活动的时间。 2、学校背景简介与学生分析 我校处于重庆渝东南民族地区,土家摆手舞、摆手操、木叶吹奏、踩高跷等是我校所处民族地区学生喜闻乐见的特色活动。在实施快乐课间活动以前,我校学生的耐力、速度都有待提高,通过实施快乐课间活动,学生在娱乐中提升了身体素质,耐力和速度明显增强,成为了我校课程改革的特色之一。 3、项目安排
我校充分利用地方特色项目与传统项目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身心健康要求,课间活动采用集中练习与兴趣小组活动、自主参与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生先在值周体育教师统一指导下将眼保健操、土家摆手舞、土家摆手操完成后,再自主选择参加项目,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自主项目主要有:一年级游戏、学跳摆手舞;二年级转呼啦圈;三年级扔沙包、踢毽子;四年级跳山羊、跳皮筋、跳短绳;五六年级跳长绳、打乒乓球。学生在统一完成活动后,参加课外社团的学生由社团教师进行专项指导。如:体育类有篮球、田径、土家竹马、滚铁环、体操、乒乓球;艺术类:舞蹈、合唱;语言类有诵读、播报、小主持人、广林文苑编辑、英语沙龙;社会实践;手工制作;电脑玩家;土家特色小吃;科技小制作;书法;绘画。同时,学校定期将兴趣小组活动、社团活动及学校特色项目、地方传统项目,通过各种比赛以及艺术节等形式进行整合,参加对象上考虑全员参与与学生自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