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构建高中通用技术实践课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通用技术实践课有效开展的必然选择。文章主要从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构建技术实践课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创建技术实践课课堂模式策略等三个方面,对高中通用技术实践课课堂模式的构建进行分析和解读,重点强调构建科学技术实践课课堂模式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中实践课课堂模式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256-01 高中技术实践课开展不尽人意,这是不争的事实。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普遍较差,这也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通用技术实践教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高中开展这门学科也是科学论证的结果。因此,技术实践课需要改革,学生实践能力需要提高,构建科学技术实践课新模式势在必行。 一、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高中通用技术实践课操作模式大多是教师“动手”实践课,学生根本就没有什么参与的机会,听听老师讲解,看看视频材料,就算完成实践活动了。这是纯粹的纸上谈兵。学生实践能力根本得不到有效提升。 1.实践课成为教师的“独角戏” 高中通用技术实践课设置的目的就要要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参与技术实践活动,并通过实践活动,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形成技术能力。可大多数学校在开展技术实践课教学时,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所致,把学生实践变成教师一个人的实践。教师忙于准备课件、对教材的讲解、对课件的解读、对操作要领的强调。教师忙得不亦乐乎,可学生都成为“旁观者”了。这样的实践课当然就不会取得预想的效果。 2.课件教学替代学生动手实践 实践课要到现场操作,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才能学到真知,可教师往往是通过课件制作代替现场实践教学。课件做得再好,也只能让人过过眼瘾,无论如何也不能代替实践。动手实践课变成“动眼实践课”,这本身就是极为荒谬的。学生没有动手实践机会,教学内容就会显得非常空洞,学生学习兴趣就会大大降低。课堂学习气氛就会沉闷。学生凭空想象的构思方案,也没有什么可行性,都是臆想杜撰的东西,就没有什么价值。 3.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极差 由于学生得不到动手的机会,其实践能力就得不到锻炼和提升,不懂一般工具使用方法,不懂得工作原理,不会制作简单的模型,更不用说复杂的操作技术了。 二、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理论基础 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更需要有实践体验的积累,这样才能形成高效的技术实践课教学模式。 1.设想与实践需要接轨 技术实践课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设计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技能的培养过程。比如制作小汽车模型。学生在设计时,可能想得过于简单,甚至想制作出独一无二的超级汽车来,但实践过程中就会发现,从设计到产品成型,这里面有太多的流程和工艺。如何进行设计优化,如何进行工具、材料的准备,如何确定操作过程的先后顺序等等,都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调整和修正。只有经过具体实践操作,才能发现问题,并对操作的方法、对技术环节进行整合。这就是实践的结果,让学生形成成熟的技术思想和方法。 2.技能培育需要不断磨合
学生动手实践中,可以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但要形成稳定的技术能力,还是需要经过磨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熟能生巧。因此,通用技术实践课,不是偶然有动手实践就可以的,要形成系统能力,还需要增加实践的机会和实践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