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初步研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物理思维 通过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物理思维。例如,实验“如何利用天平、量筒等仪器来测量易溶于水的糖的密度?”该怎么设计,因为糖的体积是难以测出,就得打破常规,另辟新径测出体积。追问:如果改换成测一小块木头的密度呢?接着,讨论“如何利用量筒和水来测量酒杯的密度(酒杯能放入量筒里)”、“用刻度尺和水来测量正方体木块的密度”等,使学生能积极开动脑筋进行思考、研究、创新,找寻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相关知识及其变式训练的梳理和归纳,形成物理思维。 5.实验与现代化教学手段配合,可以形成互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能将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生动的模拟表现,可以将局部放大强调,将一瞬而逝的现象慢慢播放或者短时间内演示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短时间内展示大量的信息等,有着传统的教学手段所没有的优势。因此,可以对一些难学、难理解和难演示的实验和现象制成课件或FLASH,使物理实验和现象能更加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时候,结合学生做的分组实验,在有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前提下,利用FLASH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演示,通过观察几条特殊光线的相交、平行、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像的不同点,从而为学生揭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质,加深理解,使学生突破这个难点。 6.实验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方式,无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规律的发现,提出和检验都离不开实验。除了要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动手之外,也要开展好课外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验,尽量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如:做好课本上的小实验;课后开展小发明、小制作比赛;开展课外实验(如:小孔成像实验、头发飘起来了、自制弹簧测力计等);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常见的物品做小实验(如用鸡蛋做“生熟鸡蛋辨别(惯性)”、“鸡蛋浮沉(研究物体的浮沉)”、“瓶吞鸡蛋(演示大气压)”等趣味实验),使学生体验到知识的价值和学习的乐趣,起到激发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作用。 7.实验有助于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尊重实验结果,不伪造实验数据,这就是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作出合理的结论,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本着一丝不苟的态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认真地进行,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完成,才能在探索的道路上大步前进,从而有利于严谨的工作作风的形成,促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 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开展实验教学,这体现了物理学科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课程特点。实验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名副其实地发挥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