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育理念是当代教师应当具备的教育教学理念。在中学体育中融入德育理念,就是要求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体育活动的设计,利用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关键词]中学体育;德育价值观;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2-0023-02[作者简介]单玉富(1979—),男,江苏海安人,本科,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紫石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也使得德育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德育已经融入每一门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对于中学体育教学来说也是一样。德育价值观的融入,会使学生在技能与思想上得到双重提高。在中学体育中融入德育,就要从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角度出发,科学进行中学体育活动的设计,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一、科学设计体育活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中学体育活动一般是由学生集体完成的,具有较强的集体性。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体育活动的集体性,通过的正确引导与组织,对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进行培养。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突出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意识到集体主义的重要性。平时可以利用竞赛的形式,使学生了解到集体力量的重大,感受到集体主义精神对于胜利的促成作用。 比如在进行篮球教学之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队伍,让每一支临时性的篮球队进行比赛。在篮球比赛中,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职责。比赛时,队伍的每一位成员都要将自己队伍的胜利作为最终努力目标,不得为了一时逞强,满足自己的个人英雄主义想法而不顾自己的团队。学生的比赛是一种实践,是对集体主义精神重要性的一种实践体现。在进行比赛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讲解集体主义在比赛中的作用。在学生比赛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将胜利的一队作为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集体主义精神是这一队获胜的原因之一;也可以将失败的一队作为反例,讲解个人英雄主义的不利之处。在这样的活动设计之中,学生会意识到集体主义的重要性,受到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得到自我提高。 二、科学设计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互助意识 人不是单一的个体,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联系体。在集体性的体育活动中,学生难免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与配合,共同进行体育学习。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为学生设计有效的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运用正确的方法与人沟通与合作,使学生了解友爱与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意识。 在日常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竞争观,告诉学生输赢并不是体育运动的一切,体育精神要远远高于比赛的胜负。教师要教导学生,无论是队友还是对手,都要进行相互的帮助与鼓励,这才是一个体育者应当具有的体育精神。教师可以在普通的体育活动中,利用具有创新意义的活动原则来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比如,如果对手突然跌倒,那么旁边的人要进行帮助,不得只顾自己跑,否则不计成绩等。这样的体育活动规则会强制学生在体育赛事中相互帮助与配合。久而久之,在学生的心中,人道主义精神会逐渐形成,学生的品德也得到升华。 三、科学设计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品质 体育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利用有效的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的耐力得到培养,这不仅包括学生生理负荷的承受能力,还包括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体育锻炼中,学生要学会坚持与坚强,敢于面对自己的极限,不断突破自我。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运动方式与运动量。只有这样,在同一节体育课内,学生才可以在体育活动中实现自我的提高与发展。
长跑是需要耐力的一项体育运动,教学时,教师要安排好体育活动,使学生敢于面对极限,挑战自我。一般来讲,初中男生的长跑测试距离为1500米,而女生的长跑测试距离为1000米。学生在长跑过程中,很容易达到生理极限,而生理极限的到达会使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受到挑战。教师要合理进行长跑体育活动的安排,可以将长跑的量由少到多进行安排,使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循序渐进的活动量会使学生的体育热情得到提高,学生的坚强品质会得到培养,更加懂得去面对与挑战自己的极限,学会承受心理极限与生理极限,建立起坚强的意志品质。这对于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