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级是构成学校的基本细胞,班级建设将直接反映了学校育人的成果,同时,通过班级组织开展活动也是学校服务学生、教育学生、管理学生的主要渠道与重要方式,是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须抓手。但是,一直以来在高校班级建设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影响学生个人发展、学校活动有效开展的问题,如何更好的提升班级建设质量,加强班集体凝聚力、行动力、创新力是一个永远值得我们探索的主题,本文即是结合班级建设现状,分析问题,探索未来班级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高校;班级建设;途径探索 高校班级不仅是大学生学习和思想交流所依赖的集体,与其他的班级形式相比较,高校班级更多的是承载大学生课余的生活的重要载体,更是班级同学分享资源、交流感情的重要平台。高校服务学生、管理学生、教育培养过程中,班级建设更是具有决定意义的环节,是开展工作的切入点,也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与全面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一、加强班级建设是促进高校发展重要渠道和必要方式 1、新形势下,加强班级建设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突破口 班级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知识、分享知识的平台,是学生人格塑造、价值观培养的土壤,更是班级同学的心灵归属,是大学自主成长的重要环境。优秀的班级,能够给学生以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建立紧张而充实的学生氛围,有利班级同学愉快地学习、生活、交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大家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比如在近年来愈加引人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方面,高校各种“事件”层出不不穷,甚至已经让大家习以为常,但是这些“事件”的背后更多的反映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严峻问题。调查发现,这些同学在心理上出现的问题都是在大学生活中都没能广泛的参与到集体生活所致,个人在集体中的发展显然影响着其自身的成长,加强班级建设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突破口。 2、加强班级建设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高校班级不仅是管理的主体,更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阵地。以班级为单位,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科学、创新、文化体育活动,能够促进班级同学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班级的“群带效应”,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坚实基础,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3、加强班级建设是促进高校全面、协调、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 高校的承载了很多工作,从培养合格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到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高校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与学生相关的工作,这些工作都需要通过班级来完成,学生的思想动态也只有通过班级才能掌握;优良的学风、校风,需要在班级中培育。所以,加强班级建设,是做好高校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保证,是高校全面、协调、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当前高校班级建设表现及分析 1、尽管学校高度重视,但班级建设工作开展却往往流于形式 一直以来我们都非常重视班级建设工作。广泛开展了一系列以班级建设为主旨的活动,比如,各级优秀班集体、优秀团支部、优良学风班的评选;主体团日活动;主题班级活动;“我的班级我的家”班级视频大赛等等。这些活动,都为我们班集体提供重要的交流展示平台,是对班级建设和发展的有力支持与保障。但是,在开展班级建设活动过程中,很多活动的执行者和实施者往往没能真正深刻理解的活动的价值意义,没能将组织开展好活动提升到活动本身应具备的高度上来,仅仅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最终致使很多班级活动的开展流于形式。活动本身一点儿都不不形式,恰恰是很形式化的做了,它也就变成了形式。 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方面,学生活动场地、设施紧张会影响活动有效开展。另一方面,在活动的组织执行者方面。通常具体组织开展这些工作的人是高校辅导员老师,而辅导员老师一般都是以整个年级、或者整个专业来开展工作,加上辅导员事务性的工作较多,所以往往无法将班级建设工作开展作为工作的重点;班主任老师队伍应该是班级建设活动组织开展的主力军,但目前高校的班主任更多的是由专业课的任教老师兼任,大部分的时间被教学、科研所占据着,能做的工作可能更多的是对班级同学在专业学习领域的指引。 2、尽管有完善的班级制度,但是班级建设主动性、行动力差
高校在学生班级管理建设中总结了许多经验,我们有一系列配套的规章制度,包括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委职责、各种评价指标体系等等。但是这些制度规范却往往只是从宏观上对班级进行管理,各个班级也没有针对自己多学专业、班级同学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细则和实施方案。加之,在班干部选择、班委成员确定、班委成员的素质能力不足,作用不突出、班级责任淡薄等方面的问题一直存在,班干部缺乏系统的培养,同时,班级同学对于班集体建设的目标模糊,这些都是造成班级建设主动性、行动力差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