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中职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强化策略

时间:2014-05-30 16:04 点击:
[摘要]中职体育是有别于一般体育和高等体育教育模式的教育,它是针对特定年龄结构、特殊心理层次的特定的体育教育。随着中职学生心理所受社会环境影响的日趋严重,心理健康已成为青少年被关注的重点。笔者拟通过中职体育教育的开展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

  [摘要]中职体育是有别于一般体育和高等体育教育模式的教育,它是针对特定年龄结构、特殊心理层次的特定的体育教育。随着中职学生心理所受社会环境影响的日趋严重,心理健康已成为青少年被关注的重点。笔者拟通过中职体育教育的开展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健康、阳光发展,为中职学生的成才予以辅助。

  [关键词]中职体育 教育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3-0189-02

  众所周知,中职学生的年龄多集中在15-18周岁,该年龄段的青少年中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心理特征明显,其特征主要表现在各生理指标迅速发展,第二性征的出现。对其心理会发生较大的冲击,表现为心理矛盾性增强,如独立性与依赖性、自尊性与自卑感、反抗性与屈从性、理想与挫败等共存,往往伴随厌学、焦虑、狂躁、叛逆、偏激等。

  体育教育所固有的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特性是其他教育无法比拟的,它是通过学生的身体力行、亲身体验、亲自参与为基础的认知性教育手段,让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理解更为深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功能意义深远。

  一、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随着生理方面的变化、家庭教育的良莠不齐、社会大环境的日趋复杂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学生的心理也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同时也促使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极易出现诸多问题,干扰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中职学生年龄普遍为15-18周岁,由于该阶段的学生心理正处于发展、成熟期,特点是极其不稳定、受外界干扰波动较大,极易产生心理扭曲和调节困难等情况,从而产生紧张、焦虑、躁动、冲动、偏激等表象。尤其现阶段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这也使得学生表现出承受能力较弱、自主能力差、思想意识不强等,严重影响学生完美人格建立、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这也使得学生无法满足社会对其的整体要求和自身的正确定位等。此外,由于中职学生身份的标签,所谓的“失败者”“差等生”,也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容易使学生形成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使学生长期生活在阴影之下。若长此以往下去,学生将偏离正确的轨迹,无法正视正确的人生。

  (二)中职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中职学生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多方面、深层次的,是内在因素弱于外在影像的表象。总体可归结为心理调节机制弱化、外界环境影响和教育引导手段的单一等三个方面。

  首先,对于学生心理调节弱化方面可表现为学生在受到外界冲击时,无法正视,选择了逃避、抱怨、自暴自弃,而未选择正确、积极的方式、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产生了迷茫、焦虑、麻木和消极的不良心理,继而造成学生自身心理结构和心理问题的产生。

  其次,外界环境的影响是复杂和多变的,包括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家庭环境主要由于家长教育的良莠不齐,使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而且教育的不当,更可使学生产生诸如沉默寡言、自闭和抑郁等诸多心理健康问题。另外,随着家长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学生在不完整的环境中成长,缺乏应有的关爱与呵护,极易使学生缺乏安全感和责任意识,容易使学生产生自私自利、偏执易怒、自卑等情况。而社会因素的影响则更是巨大,由于高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是致命的,网络中的血腥暴力、黄赌毒以及对游戏的沉迷等都将对学生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社会中的阴暗面,如追逐名利、尔虞我诈等都将使学生无法建立正确的人身观和价值观。

  最后,由于教育手段的单一和滞后,使教育已无法跟上变化的节奏。主要包括:一是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了教育方式、方法在结构上的不合理,无法使学生通过多样性的手段接受心理健康指导和帮助;二是师资队伍的良莠不齐,造成了教育方式、方法的手段单一、落后,无法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继而无法达到强化心理健康建设的作用,造成教育流于形式化。

  二、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和强化策略

  (一)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首先,从狭义体育的定义来讲,它是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单纯的进行技能和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提高自身认知能力,还强化了学生对事物的辨别、判断和感知能力。使学生通过身体的锻炼达到身心两健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其次,体育活动的良性开展对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毛泽东曾对体育中意志品质教育功效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体育)非第调感情也,又足以强意志。体育之大效,盖尤在此矣。夫体育之主旨,勇武也。勇武之目,若猛烈,若不畏,若敢为,若耐久,皆意志之事。”体育活动的开展旨在通过身体的锻炼,来实现“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抵御枯燥乏味,进而达到在面对困难、挫败和窘境时,实现克服困难、强化意志品质,形成坚韧、果敢、担当、勇于向上的精神,从而解决实际问题。体育活动本身是融合性和竞争性的项目,活动中需要学生相互密切配合、相互沟通,否则难以顺利完成任务的综合性活动。因此,在体育活动的开展中能够培养学生自信、担当、自强、果敢、坚毅和拼搏等优良的个性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再次,体育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的影响。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社交能力强,并且兴趣广泛,性格开朗、豁达大方、责任感强、积极主动。而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的诟病,人们普遍出现社交冷漠现象,人与之之间交流逐渐减少,缺乏互助和关爱。而体育活动的开展则能强化人际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使学生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尤其体育中的群体性活动,更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能够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相互信任和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使学生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人,进而提高学生的适应力,为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础。

  最后,体育活动对心理调节的影响。“体育活动中伴随大肌肉群的活动同时有意志的努力、精神的紧张及其情感的变化,在心理方面具有如下价值:第一,稳定情绪;第二,满足需求;第三,消除精神压力”。中职学校通过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将对学生的生活调节、学习压力的解压方面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大强度的赛事、训练促使机体的新陈代谢产生变化,从而对机体运转水平进行调节、调控神经系统,使学生的思想意识发生转变,继而改变学生在焦虑、抑郁、愤怒、恐惧、自卑等症状,调节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

  (二)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强化策略

  首先,要提高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教师是体育活动开展时的指导者和策划者,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运动项目本身的意义、作用和价值。但由于体育教师素质的良莠不齐和所涉猎知识的单一化,容易使教师在指导上不到位、涵盖内容浅显。因此,提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师素养迫在眉睫,将对学生的正面影响发挥重要的作用。

  其次,要注重体育活动开展的过程化教育。体育活动开展的过程是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学习和掌握的过程,是学生通过自身的认知加强自身建设的过程,是学生实现自我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通过在体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使学生建立良好的应激理念,抬高自我认知和建立自信心,强化心理建设,使自己在心理建设方面得到提高。

  再次,要加强多手段的开展模式。单一化是体育活动开展论文格式的诟病,一颗球、一节课的时代应彻底告别。教师应合理安排课程架构,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更易接受和喜欢,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再通过教师的施教使学生掌握更为深刻的内涵。

  最后,要加强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引导。体育活动是通过身体活动产生认知的过程,其中蕴含了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落后与进步,具有复杂的情感投入。教师可在活动的开展中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正视活动的得与失,建立良好的心理防御机制,做到不因胜而大喜、不因败而大悲,进而强化学生心理健康的成熟度和自我调节能力,使学生养成坚定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泽东.体育之研究.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1917年4月1日.

  [2]元文学.体育修养[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3]夏开荣.论中职体育教育与学生的心理健康[J].学校体育,2013.

  [4]黄华敏.析中职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发展模式.南京体育学院报(自然科学版),2011.

  责任编辑:张丽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