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对传统体操教学的改革对策 2.2.1传统体操教学理念的转变 首先将传统的竞技化教学理念转变为娱乐性、健身性、大众性上来,加强新教学理念的教育和宣传,使其学生在理论学习以及实践学习上达到均衡、全面的发展。其次就是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得到个性化发展、创造性发展以及自主性发展,将教学的目标设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发展。最后就是将体操的娱乐性以及强身健体的功效充分的发挥,丰富健美操的教学内容、动作和形式,使其具有简洁性和多样性,并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2.2.2拓展体操课程的培养目标 它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全面完善的体操课程教学目标,以提升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能力为教学目标,重视学生发展中出现的差异性,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性的提供不同层次的教学服务。(2)制定的体操教学目标应与专业性目标保持一致,并且不断的拓宽知识面,这样才能使学生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2.2.3优化整合体操的教学内容 优化整合教学内容使体操具有多元化的功能并且能够适应当代社会素质教育的内容体系。具体主要是为满足学生对知识、技能创新和结构的需求,从而对体操的教学内容进行精选、排列和组合,使其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和高效性,并且容易被广大学生吸收,并将其娱乐性、健身性、教育性、文化性、表演性、运动恢复性以及灵巧性充分发挥。最终形成以强身健体为主,以娱乐和竞技为辅的所功能性综合教学内容体系。 2.2.4建立综合性的体操教学评价体系 首先是保证体操教学评价体系内容的全面系统性,主要包括了对理论教学的评价、对技能教学的评价、对智力发展的评价、对个性的评价、对态度的评价、对意志的评价、对人格的评价、对身体素质的评价、对授课质量的评价以及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其次就是保证体操教学多样性的评价方式,即为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最后就是保证多元性的体操教学评价,即对课程建设与老师教学进行全面的综合性评价。 2.2.5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强化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只有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较高,才能有效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因此提升老师自身的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老师进行定期的培训与考核,提升他的专业业务水平能力;加强师德的宣传和教育,提升其责任感;开展科研探究活动,培养老师的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进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 3结语 以上我们调查并分析、总结了传统性体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在以后的体操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效的避免传统教学理念的滞后、教学内容的分散、评级体系的单一以及教师自身素质不高等情况,建立科学完善教学体系。转变狭隘的体操教育理念,以终身体育教育为发展目标,使体操在学校和社会得到大力推广。并以学生为主体,满足他们的需求,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并不断的创新和拓展体操教学的内容,使其具有多样性以及目标性,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能力、知识面广的适应型复合型人才,进而达到体操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促进我国教育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