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通识课程“信号与信息”的教学方法研究

时间:2014-06-06 11:43 点击: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其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两者出现了融合的必要,原因主要有两个[1]:一方面,两者的融合是人全面发展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专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专业教育需要通识教育的补充与完善;另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其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两者出现了融合的必要,原因主要有两个[1]:一方面,两者的融合是人全面发展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专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专业教育需要通识教育的补充与完善;另一方面,通识教育的发展需要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专业教育。

  在本校提出的通识教育中[2],提出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确定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实践、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规格,“将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构建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3]。由此,本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发展选择相关课程。

  生活中,有关信号、信息的新名词、新术语层出不穷,信息产业在社会经济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速度之快成了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能源、物质、信息构成了现代社会生存发展的三大基本支柱。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能对信息、信号的基本概念、特点、处理等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于是,我们提出了开设通识课程“信号与信息”。

  一教学目的与学生构成

  “信号与信息”的教学对象设定为不限专业,大学二年级及其以上的本校学生。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从了解信息论的信源、信源熵等基本概念开始,理解信源、信道编码的基础知识,了解一些重要的编码方法及其应用实例,结合信号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初步理解信号分析、线性系统分析及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为将来从事相关的信息科学学习、工作或研究奠定基础。

  分析选修本课程的学生专业构成,约30%的学生来自于电子、电气、计算机等与信息处理相关的专业,约30%来自于工商管理、金融学、服装设计等文科专业,余下的40%学生来自于土木路桥、生物技术、食品工程等工科专业,选修学生的专业总计约40个以上。由此可见,本课程不仅受到了信息处理专业学生的欢迎,也引起了其他专业学生的兴趣。其中,约90%的学生为大学二年级,而信息处理相关专业的学生则几乎均来自于大学二年级,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发现,选修本课程的信息处理专业学生将本课程作为专业学习的导入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较好地实现了向专业学习的平稳过渡。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

  本课程的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课为24学时。作为通识课程,除讲授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外,更需引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帮助学生扩展相关知识,因此需有针对性地合理编排授课内容,选取合适的课堂展示实例。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由“信息论与编码”、“信号与系统”、“现代通信原理”“数字音频处理”、“数字图像处理”等信号处理、信息处理相关内容组成,其中,“信息论与编码”、“信号与系统”的内容所占比重较大,所需学时约占总学时的65%。

  专业教育中的“信息论与编码”以香农(Shannon)信息论为基本内容,主要研究信息的度量,信道容量以及信源编码等理论问题。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和知识点多等特点。专业教育中的“信号与系统”主要讲授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该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数学公式多,物理概念多,比较抽象。

  “信号与信息”作为通识教育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不能照搬、沿用相关课程在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通信与电子信息等专业教育中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需要针对选修学生的学科特点、前期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设置,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掌握该门课程的知识。

  在教学中,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共分为12个专题,分别为:

  (1)信号与信息绪论;

  (2)信息论基础———信息与熵;

  (3)信源;

  (4)信道;

  (5)信源编码、信道编码;

  (6)信号处理基础———信号的概念,特点;

  (7)连续时间信号系统及其傅里叶分析;

  (8)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及其对应的Z域分析;

  (9)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10)音频信息处理简介;

  (11)数字图像处理简介1———数字图像处理系统、数字图像基本运算;

  (12)数字图像处理简介2———图像变换、图像增强、图像复原。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