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完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在教学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一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定位不够明确 在学前教育学教学实践中,一是此门课程的开设缺乏必要的调查和论证过程,造成所学的部分内容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大,教育理论和实践脱节。一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沿用多年,对学生真正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缺乏深入理解,课时安排也不尽合理,知识与技能学习的比重远大于实训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普通,往往造成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不懂得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学习效果欠佳,更不利于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2课程内容交叉重复 学前教育学课程应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但是实际教学中,有些章节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现象严重,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没有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高职生源质量不均衡,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解和认同不足,倾向于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轻视理论知识学习,也缺少对学前教育现象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对教育理论知识的接受有一定困难,不能融会贯通,综合运用能力不强。许多任课教师关注的往往是自己所教课程的完美性,而很少顾及与其他课程的重叠问题,更很少去考虑学生学习的感受,这会让学生产生倦怠情绪,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3教材面临严峻挑战 学前教育学教材版本较多,估计未来几年会有更多教材出现,但是目前大多数教材与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去甚远。这些教材一是强调学前教育学的学科独立性,重心在于学前教育学的学科框架,而不关注未来的幼儿教师到底应该知道什么,学些什么。二是教材的教条主义倾向严重,基本是沿用普通教育学教科书的编写模式。事实上,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会关注学前教育学是否应独立成为一门学科,而是关注学前教育学究竟是什么,它和中小学教育不同之处何在,独特性在哪里。学前教育学应该是幼儿园教师职业视角下的学前教育学。 4教学范式急需改革 独白式教学是目前高职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的主导范式,在独白式教学范式中,师生之间是非民主的对立关系,教师成为传递知识的专家,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教师讲、学生听是学前教育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教师关注课程知识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容易忽视学生的实践经验,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去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与教材、幼儿等建立对话式关系等。独白式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5考核评价标准单一 高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并对教材体系如何转化为教学体系的把握不足,教学过于注重学科的理论性而忽略其实践性,教学评价基本沿用多来年的考核评价标准,任课教师往往是根据学生期末成绩,再加上平时课堂表现进行综合评定。课程考试以知识点为主,大多数学生在期末考试之前突击应付,学生只凭记忆就可取得高分。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已经成为教学的生动写照,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学前教育学相关知识。这种考核方式急需改革,否则不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完善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的建议 1课程开设需经过必要的调研和论证
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的开设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广泛收集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将这些要求进行整理、归纳和分类,转换成核心技能,再根据核心技能的要求开设相应的课程。明确每一门课程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这样才能保证所开设的课程和社会的实际需求一致,避免所开课程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的现象。把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的地位。要积极从幼儿园实际需要出发开发课程,紧紧围绕“学生毕业后可适应哪些工作岗位”、“幼儿教师需要完成哪些主要工作任务”、“幼儿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质”等重点问题开展调查,以此为据构建课程体,实现由学科知识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