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针对全球供应链的研究不断深化,降低国际贸易成本、促进本国产业发展成为各国越来越关注的论题,其中与运输成本密切相关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也成为各国投资的重点。本文利用31个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1990-2008年双边贸易流量的面板数据,引入各类物流基础设施指标和物流基础设施综合指数建立扩展的引力模型,就物流基础设施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电信和网络基础设施对双边贸易有显著影响;港口、航空和公路基础设施对双边贸易的促进作用明显,但铁路基础设施的影响仅部分有效。代表国家物流基础设施综合水平的物流设施综合指数,在消除贸易障碍、增强国家出口贸易竞争力方面成效显著。 关键词:物流基础设施运输成本扩展的引力模型 二战以来,减少贸易障碍、推进贸易自由化一直是国际社会的主流,降低贸易成本成为众多国家经济改革的重要领域。一些潜在的与国际运输物流服务相关的贸易成本包括运输成本、在途时间成本、运输保险成本、供应链管理成本、额外存货成本等,一些潜在的可能成为国际贸易重要阻碍的贸易成本如表1所示,贸易成本的水平随交易各国基础设施服务的完善程度而差异巨大。而电信、港口、海运、公路、铁路、民航等基础设施被认为是影响一国运输物流成本,进而推高贸易成本的重要因素(世界银行物流运行指数报告,2007)。Limo和Venables(2001)的研究进一步表明,落后的运输服务不利于主体国家更多介入全球供应链,运输成本每增加10%,贸易量将减少20%。某些发展中国家不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导致贸易成本居高不下,事实上遏制进出口交易的顺利实现,从而错失了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巨大利益的机会,严重削弱了国内相关产业的国际贸易竞争力。 因此,分析物流基础设施对贸易的影响,促使政策制定者改善基础设施,最大程度的降低国内和国际贸易成本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本文将物流基础设施纳入扩展的引力模型当中,从实证角度探讨其对进出口贸易流量的影响。 文献综述 传统引力模型将双边贸易流量表述为双边经济规模与贸易成本的函数。此后,与引力模型相关的研究主要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扩展引力模型的解释变量,即加入运输成本等更多因素,考察其对贸易流量的影响,这也是本文的思路;二是新近发展的方向,即扩展引力模型的被解释变量,如贸易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等。 在众多对扩展的引力模型研究中,De(2006)运用1991-2004年中日韩三国双边贸易流量的面板数据,通过对各类基础设施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构造了贸易流动性指数,研究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对中日韩三国的双边贸易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Edwards和Odendaal(2008)选取2005年117个国家双边贸易流量的截面数据,通过构建双边贸易伙伴基础设施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指标,说明国家间基础设施的差异通过运输成本对贸易流量产生影响,而贸易伙伴间最低水平的基础设施对运输成本和贸易的影响最大。在国内,彭支伟和白雪飞(2010)运用了东亚经济体1992-2006年的双边贸易流量的面板数据,参照Limo和Venables(1999)的做法,使用人均道路里数、人均公路线长度、人均铁路线长度、人均电话主线长度和百人网民数的算术平均值的倒数作为综合基础设施指数,考察了其对东亚零部件和产成品贸易的影响。
综上所述,虽然国内外学者对物流基础设施对贸易影响有一定的关注,但现有研究在研究的广度和数据、变量选取方面仍留有很多缺憾,本文力图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选取了1990-2008年全球31个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双边贸易流量的面板数据,运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对物流基础设施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本文主要贡献在于:对物流基础设施指标的构建更加谨慎。首先广泛选取与此相关的各类统计指标,包含各类交通、电信等物流基础设施。随后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在13个物流基础设施指标基础上构建了物流基础设施综合指数,避免了主观定义物流指标可能导致的研究偏差。然后将各类分项物流基础设施指标和物流基础设施综合指数逐个纳入扩展的引力模型,不仅得出各项物流基础设施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还进一步得出贸易国家物流基础设施的总体水平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