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注重职业教育培训,提供技术支撑 英国特别重视创意人才培养,以便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2008年英国发布《新经济下创意英国的新人才》战略报告,明确为所有孩子提供接受创意教育机会,培养学生与创意产业需求相关的工作技能,为年轻人提供在文化创意产业工作的机会,开辟新技能培训基地,等等。英国产业技能委员会还在高校为多媒体、创意产业、影视行业举办人才再造工程,从而使影视业66%、多媒体24%的员工达到研究生水平,大大提高了这些行业的创新创造潜能。德国也比较重视职业教育,关注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文化产业,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中,根据德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采用专业建设与实践相结合教育方式,很多高校都设有展览专业培养会展人才。 苏州文化新兴业态的发展概况与特点 文化新兴业态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都随着产业实践的发展过程而逐步完善。随着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传播内容形态的不断更新,更“新”的文化业态必然层出不穷。普遍认同的是,文化新兴业态是文化内容、科技和资本结合的产物,利用各种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软硬件载体,将文字、影像、语音等文化内容进行加工,通过数字化生产、传递,向消费者提供新形式、多类型的文化内容产品。 2012年苏州市文化产业营业收入2600亿元,在全市GDP中占比达5.4%,规模总量进入全国城市前10位,全市确定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共有89个,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13个,总投资达1038亿元,年度实际完成投资160.62亿元。“文化+创意+科技”的发展模式凸显了苏州文化新兴业态的一些特点。 (一)科技带动,现代科技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和传播产生积极影响 苏州新海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出的“高密度金属母盘国产项目”,每年可以节约300万元的外购母盘的成本,达到年产各类母盘1.5万张。在动漫游戏领域,苏州如意通动漫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二维动画自动生成系统”项,将动漫制作的10多个环节缩减为2个,制作效率较国外技术提高3至10倍,降低制作成本30%以上。苏州天润安鼎动画有限公司首次采用真实表现感超强的“毛发渲染技术”,实现了“全部角色全毛发”的广泛运用,实现了电视动画的一次技术跨越。 (二)培养主体,一批龙头企业和自主品牌逐步展露头角 以苏州市蜗牛电子有限公司、苏州唐人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网络化企业,借助民族特色题材,开发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3D网络游戏。苏市蜗牛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的3D网络游戏研发公司,连续四届摘得“中国民族游戏海外拓展”的桂冠。神州图骥地名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创捷传媒展览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文化企业,开发了一系列富有竞争力的信息产品。苏州创捷传媒展览有限公司作为中国领先的高科技主题展示厅设计营造服务商,获得苏州市全国创意产业唯一知名商标,承办了包括上海世博会中标项目、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展示厅等数十家国家级开发区展示厅的制作。 (三)搭建平台,一批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得以建成 苏州市制定了《苏州市文化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苏州工业园区关于推进原创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连续四年举办“苏州影视动漫创意投资大会”,帮助本地企业与国际动画大师、创意总监、融资机构与海外发行商通过面对面、一对一的项目接洽及商业对接。建立了“苏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昆山文化创意产业园”、“阳澄湖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及“昆山国家影视网络动漫实验园”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搭建了动漫游戏公共技术平台、先锋教育动漫人才培训平台、动漫创意推广服务平台等高水准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苏州文化新兴业态培育的建议 (一)构筑文化新兴业态发展的顶层设计
文化新兴业态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必须准确地把握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可以由地方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牵头,统筹文化、科技、经济主管部门,构建跨部门的文化与科技融合新机制,协调解决文化与科技融合规划和项目开发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组织和督促文化与科技融合规划和项目开发工作,探索形成有利于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工作体系。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战略研究与顶层设计,进一步地做好高端规划,明确战略规划的要点,确定战略的重点方向,科学地确定符合苏州本地区情况的战略定位、战略布局和目标路径,坚决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推进文化新兴业态由个体发展向整体联动发展的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