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依据影响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的四大要素现状,提出了改善和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的策略。要秉承“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理念,积极做好顶层设计;以人为本,改革组织机构,拓展服务方式和技术手段,保证服务的深度与广度;要学习、借鉴国内外领先大学图书馆的发展经验,引进先进技术,整合信息资源,创新服务模式、管理机制和组织文化,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影响因素;提升策略 一、制约和影响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的四大要素 1、完善的配套设施 现代发达的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结合,网络环境的扩散将图书馆带进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世界。图书馆局域网和互联网的联通,实现了信息传播的急速发展,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在时空和地域上都有了突破性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硬件设备逐渐步入齐全时代,拥有着图书馆的局域网和相对完善的配套设施。 当代一所高校的图书馆其硬件设备的配置要满足图书馆服务发展最大限度的需要,除了物质基础的基本建设之外,还包括馆舍面积、硬件设施和所有的信息资源等等这些基本建设。另外,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必须要适应学校的整体建设情况,并最大程度体现图书馆文化特色的服务。最关键的一点是,文献资源在这当中起着支撑服务文化建设的作用,因此,一定要实现文献建设的数量丰富,不仅仅只是依托现有的馆藏文献资源,更要深入到互联网信息中,获取广泛的网络信息资源,更要做到具有自己的特色,实用性绝佳,能使读者充分利用到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要在方便快捷使用的同时,人性化的发展也会得到进一步的体现。 2、优良的人力资源 图书馆的保障条件是人力资源队伍的建设。图书馆工作人员是文化服务的缔造者,更是文化传播的执行者和传递者。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和文化内涵决定了服务水平的高低,代表着整个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和程度。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建立在全馆工作人员团结协作的基础之上,这也是高校图书馆才能工作顺利展开的良好保证,只有图书馆工作人员面对读者是高昂的精神状态,才能展示出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的整体形象和优良的文化素养。 3、丰富的知识信息 高校图书馆藏有报纸、杂志、光盘、电子资源数据库、纸质文献等各种资源,馆藏体系完整,学科门类齐全,信息资源丰富。给馆内工作人员提供了便利条件,工作人员可以运用这些丰富的信息资源向广大读者发布各学科核心、最前沿的门类知识,同时能够运用馆内便利条件对读者的提问给出及时并且准确的回答,真正实现与读者的全面沟通。 4、完善的服务机制 完善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制度是保证图书馆高效运转的有效手段,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保证图书馆正常开展各项服务工作的保证。图书馆管理制度有馆内和馆外两大服务内容:馆内主要是图书馆对各业务部门和各类岗位的业务工作制度,对外主要是指读者进馆后要遵守的规章。这些规章制度在设计和制定时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要站在师生的立场进行换位思考,最大限度满足全部师生、尽一切可能让广大师生满意,要让所有读者最终成为高校图书馆制度的真正受益者。 二、改善和提升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的策略 图书馆是由信息资源、用户、建筑设备、技术方法、馆员和管理等六大要素构成,如何正确理解、把握并处理好这六大要素之间的关系,是搞好图书馆管理的关键。
在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中,最为核心的是读者,而中心则是“馆员”。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所有要素都是围绕着“人”来进行组织的。因此,如何对人进行管理,特别是进行人性化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的服务能力可定义为:“以信息资源建设和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为基础,以读者及其服务为中心,以馆员的管理”为突破口,发挥馆员的主观能动性,内凝外联,改革创新,整体推进,不断把高校图书馆推向新层次、新台阶。这可概括为“立体三角”管理模式。通过不断实践、探索和完善,最终使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获取较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