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农业论文 >

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对有机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2)

时间:2015-04-03 12:35 点击:
有机水稻产量主要由有效穗、饱满率及稻谷千粒质量等因素决定。由表2可以看出,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能促进有机水稻形成有效穗,增加结实率,增加稻谷饱满率。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下有效穗比有机水稻小麦轮作处
  有机水稻产量主要由有效穗、饱满率及稻谷千粒质量等因素决定。由表2可以看出,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能促进有机水稻形成有效穗,增加结实率,增加稻谷饱满率。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下有效穗比有机水稻—小麦轮作处理增加8354万穗/hm2,饱满率增加980百分点,千粒质量增加032 g,稻谷产量增加3 20688 kg/hm2。这主要是因为红花草还田后,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缓慢腐解,不断地为水稻提供养分,在水稻形成有效穗、开花、灌浆等关键时期,水稻不会因缺乏养分而受限制,有机水稻—小麦模式却因养分受限而影响水稻形成有效穗、开花、灌浆,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类似[,3-]。[FL)] 
  [FK(W30mm][HT6H][Z]表2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HTSS][STBZ] 
  [H5][BG(!][BHDFG3,WK6,WK。4W]处理饱满率(%)千粒质量(g)有效穗(万穗/hm2)产量(kg/hm2) 
  [BHDG2]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6365±3585a2377±05a2 793±3028a3 04432± 9797b 
  [BHDW]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8345±460a2409±006a35547±5999a6 2520±8335a[H][BG)F]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FK)] 
  [FL(2K2]23有机稻-红花草轮作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评价土壤肥力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由表3可见,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达2552 g/kg,年增幅为524 g/kg;而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337 g/kg,年增幅为487 g/kg。由此可见,红花草还田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5,2-4]。有[2]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下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年增幅分别为 06 g/kg、289 mg/kg、382 mg/kg,而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下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年增幅分别为056 g/kg、 2974 mg/kg、7522 mg/kg,均高于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这可能是由于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处理下水稻产量高,水稻籽粒、秸秆带走了较多氮、磷、钾[5-6]。[FL)] 
  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和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的经济效益显著不同。2种不同轮作模式下,水稻育秧、耕翻田地、插秧、管理、收割等生产程序一样,生产成本也一样,虽然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下有小麦收入,但是由于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下培肥地力的原因,水稻产量明显提高,再加上小麦生产过程中必须投入种子、肥料、耕翻、收割、人工等费用,所以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的经济效益远高于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表4)。 
  3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以水稻品种越光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轮作模式对有机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由于红花草还田,肥力足,在分蘖、拔节、孕穗等时期不会出现脱肥现象,有利于水稻生长和形成有效穗,因此株高、穗长、有效穗等指标均高于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4]。在有机水稻生产过程中杜绝施用化肥,将红花草还田可以长效性供肥,在水稻开花、灌浆等关键时期为水稻提供充足养分,所以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下有机稻饱满率、千粒质量等产量指标显著高于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从经济效益上看,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虽然有小麦收益,但是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能培肥地力,有机水稻产量显著高于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同时没有冬季生产成本,所以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的经济效益显著高于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将红花草还田,红花草腐烂分解,提高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稻田土壤结构,培肥稻田土壤地力,由于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下水稻生长势强,水稻收割带走较多养分,所以须要适当补充磷、钾,以平衡土壤肥力[3-0]。所以提倡通过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发展有机水稻,使有机稻产量及土壤肥力走持续稳定的发展道路。 
  [HS2][HT85H]参考文献:[HT8SS] 
  [ZK(#]王允青,张祥明,刘英,等 施用紫云英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4):699-700 
  [2]赖涛,李茶苟,黄庆海,等 红壤性水稻土紫云英有机氮素形成特征的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2002,4(2):4-8 
  [3]张丽霞,潘兹亮,鲁鑫,等 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水稻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200,38(25):3767-3769 
  [4]高菊生,徐明岗,秦道珠 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2008(6):25-27 
  [5]高菊生,曹卫东,董春华,等 长期稻—稻—绿肥轮作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200,24(6):672-676 
  [6]陈惠清 红花草压青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广西农学报,2006,2(4):-2,55 
  [7]林丽华,廖平和,梁东方,等 绿肥还田水稻免耕抛秧栽培增产效果 杂交水稻,2006,2(增刊):39-40 
  [8]卢萍,单玉华,杨林章,等 绿肥轮作还田对稻田土壤溶液氮素变化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土壤,2006,38(3):270-275 
  [9]刘英,王允青,张祥明,等 种植紫云英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2007,3():98-99,89[ZK)] 
  [0][ZK(#]曾庆利,龚春华,徐永士,等 紫云英不同翻压量对水稻产量和产值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2009(6):76-77,88 
  王伯诚,赖小芳,陈银龙,等 肥稻模式下紫云英带籽翻耕的生态效应 江苏农业科学,203,4(3):300-303 
  [2]番绍玲 发展绿肥生产提高德宏土壤肥力水平的思考 云南农业,2009(6):35-36 
  [3]官会林,刘士清,张无敌,等 紫云英轮作与退化山地红壤肥力恢复研究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28(4):494-497 
  [4]黄卫峰绿 肥蚕豆压青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上海农业科技,2004(4):9-92 
  [5]王建红,曹凯,张贤,等 绿肥还田对水稻生长期土壤有机质动态变化的影响 浙江农业科学,200(3):64-66 
  [6]吴萍,胡南河,叶爱青,等 种植紫云英的效益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6-2468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