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供,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与健康意识都迅速地提高,对水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起来。在增长的需求刺激下,水产养殖业取得了大幅度的进步。但水产养殖中仍旧存在着科学理论缺少以及技术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因而我们必须在技术上不断创新,才能保障我国水产养殖业能够又好又快地发展。
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已经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作为世界水产养殖大国,我国的水产养殖业正逐渐向无公害方向发展,消费者对水产品的要求也由过去的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是采用人为的控制措施,以符合养殖品种的生态环境和生理要求。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无公害水产养殖各个环节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总结,北大核心期刊目录2014以期为推动无公害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 发展无公害水产养殖的技术措施
1.1 产地要求
养殖基地必须经过认证,须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GB/T184074-2002)》标准的要求,养殖水源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标准的要求;养殖底质要求无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无大型植物碎屑和动物尸体,无异色、异臭,呈自然结构。
1.2 水质要求
开展水产养殖,首先要对水源进行全面仔细的了解,既要保证全年水量充足,也要注意水源无工农业及生活污水污染,不得使养殖水体带有异色、异臭、异味,大肠杆菌、重金属、有机农药、石油类等有毒、有害物质,水质要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和《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要求。通过对养殖水体废弃物的排放和水体自净能力的研究,采取合理的水质管理和调控技术,使水源的各项理化指标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用水水质(NY5051-2001)》的标准,水体肥料坚持施用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严禁使用被污染源污染的肥料,施用时以量少次多为宜,尽可能维持良好的养殖种类的生活环境。
1.3 品种和放养要求
养殖生产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根据本地区渔业资源自然承载力,确定最大养殖量。
1.3.1 品种选择。品种是开展水产养殖的物质基础,要根据市场需要和生产条件确定养殖品种,鱼种应保证优质、健壮、无病害。在选择养殖品种时,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的育种技术,引进、培育、开发抗病抗逆养殖品种。除了开发新品种外,还应该注意传统品种的改良。水产苗种引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疫法》,水产苗种生产要依据农业部《水产种苗管理办法》、《水产原良种生产管理规定》进行生产经营。
1.3.2 科学放养。要根据品种、池塘的生产条件、资金、技术及市场需求等因地制宜,确定合理的放养模式与密度,同时对池塘适时“轮休”或“休养”,或直接采取“休养”的方法,以改善池塘养殖生态环境,控制病原体,为健康养殖创造有利的条件。
1.4 渔用饲料要求
无公害水产品养殖使用的饲料卫生指标及安全限量应符合国家颁布的《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01)》和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的规定、渔用饲料应根据不同鱼类的生长特点科学搭配,首先要注意饲料的质量,所用饲料应符合《配合饲料的营养标准》、《配合饲料卫生标准》及《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规定,使用的药物添加剂种类及用量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禁止在饲料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人合物清单》的规定;水产饲料中药物的添加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要求,不得选用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药物或添加剂,也不得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抗菌药物,饲料要求质优、营养均衡,粒径适口,鲜活饵料如冰冻鱼等新鲜并且不带病原体,不应对水体造成污染,并且根据不同的鱼类生长要求注意荤素搭配。
1.5 渔药使用
渔药应以不危害人类健康和不破坏水域生态环境为基本原则,药物要符合《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的清单》(农业部公告1 93号)和水产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的规定。在养殖过程中要从药物、病源、环境、水产动物本身和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因素出发,科学、合理用药,达到提高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防治效果与水产品的品质,选用的药物应是兽药典中所列的品种,尽可能选用中药,或选用已经临床试验、安全性好、品质保证、残留量少、残留时间短的药物,要遵循《动物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量》、《养殖生产禁止使用药物》、《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标准,有目的、有计划和有效果的使用药物。水生动植物增养殖过程中对病虫害的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严禁使用对水域环境有严重破坏而又难以修复的渔药,严禁直接向养殖水域泼洒抗菌素,以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
1.6 养殖环境的调控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自身污染比较严重,改善水环境也是发展无公害水产养殖的重要途径:(1)选择水源充足、水体清新、无污染的水源;(2)在养殖过程中彻底清塘;(3)通过“轮休”、“休养”以及低质改良剂加强低质的改良;(4)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进行水质的处理。
2 管理措施
2.1 建立无公害水产养殖生产基地:按照健康养殖技术标准,选择水源,抓好良种场、养殖场、饲料场的标准化生产,建立无公害养殖生产基地。
2.2 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大渔业投入品种监管能力建设,建立生产有记录(养殖品种、种苗产地、购进时间、放养时间、水源、投喂饲料、鱼病鱼药使用情况、起捕时间等),产品流向可追踪、出现问题能追溯的管理体系,促进水产品质量的安全。
2.3 做好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坚持以养殖户为主体,普及健康养殖相关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意识,通过为养殖户提供规划设计、苗种供应、鱼病防治、养殖技术指导,规范农户养殖行为。
2.4 高度重视饲料生产和经营的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饲料质量监测体系,加大违禁药品生产、销售、使用的查处打击力度,大力促进无公害饲料的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为无公害水产养殖的生产奠定物质基础。
2.5 产品必须经过政府指定的权威质检机构(抽)检验,完全合格并颁证后方能进入市场销售。
3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的水产品产量均居世界之首,并且也是世界上唯一的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但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水体污染日益严重,这直接影响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为了确保水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增强市场竞争力,发展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巩俊霞,杨玲,陈述江,等.水产健康养殖主要技术措施[J].内陆水产,2011,(12).
[2]邓国艳,周仙.浅谈无公害水产养殖的现状与策[J].水产科技,2010,(04).
[3]潘芳华.无公害罗非鱼养殖高产高效技术措施[J].大众科技,2009,(05).
[4]李学勇,孟令军.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的主要技术措施[J].黑龙江水产,2013,(03).
[5]吴红英.无公害水产养殖管理技术要点[J].实用技术,201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