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质量检测 对于已完成的施工路基,应进行压实效果检测,主要方法如下。 (1) 沉降量观测。 在预先设置的沉降观测点上进行沉降量观测。具体方法为:将水准仪架在路基外,测量碾压前后各测点的读数差,即为各测点的沉降量。为防止压路机的振动对仪器高度产生影响,在远离路基处选一稳定点作为参照点,以检验仪器高度是否变化。经过稳压、强振碾压和静压三个阶段的观测,得出沉降量的变化趋势,若波动范围由逐渐大变小,且在接近压实状态下,沉降量小于2 mm,则说明压实过程中填料的刚度和整体密实性逐渐加大,稳定性好。该观测方法简便易行。 (2) 弯沉法检测。 利用贝克曼梁或落锤式弯沉仪(FWD)测定路基的回弹弯沉来评价建筑垃圾回填路基的整体承载能力。按照相关规范对选定路段进行弯沉测试,通过计算得出该路段的代表弯沉值,然后与规范要求值进行对比,如果小于规范要求值,说明该路段的路基整体承载能力达到要求,反之,则说明路基整体承载能力较差,或说明路基压实质量未达到相应的要求。 (3) 密度检测法(灌砂法)。 建筑垃圾填筑路基的碾压过程是颗粒级配重新排列的过程,每隔一定距离在不同截面位置对碾压层进行压实度检测。路基压实度不应小于96%。 由于建筑垃圾有一定的级配,但级配不规则。如果用灌砂法检测压实度,往往检测结果离散性很大,易引起检验数据存在较大偏差,不仅不能代表所检测路段的压实度,而且还会对碾压完成的路基造成破坏。弯沉法检测较为复杂,沉降量观测法更加简便、直观,较为适用,因而宜采用沉降量观测法进行分层压实检测。 5结语 (1) 通过对建筑垃圾特性的分析与研究,结合相关公路路基设计、施工规范,提出了建筑垃圾作为路基回填材料,需满足的级配、力学指标及稳定性要求。 (2) 通过对建筑垃圾回填路基施工的总结与研究,针对建筑垃圾粗、细集料比例不稳定,级配差等特点,建议先对其中超大粒径的颗粒进行预破、预筛分,分离出满足工程要求的建筑垃圾,再对其余建筑垃圾进行破碎、筛分。同时需在满足相应技术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地基处理、摊铺及碾压等施工工艺。 (3) 通过对建筑垃圾回填路基施工工艺的分析研究与总结,提出了建筑垃圾回填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关键技术。施工过程中,应对建筑垃圾的质量及均匀性进行严格控制,以保证其满足工程要求。同时为减少雨水对建筑垃圾回填路基的冲刷,建议对路床采用黏土封顶,在路基两侧加做包坡护肩土,包边宽度不小于1.0 m,一般在1.0~2.0 m之间。综合考虑建筑垃圾回填路基的特点,建议采用沉降量观测法对路基压实度进行检测。 参考文献: [1]夏伟龙,田军,张博.建筑垃圾在高速公路路基中的应用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2(5):7072. [2]陈福东.城市道路路基填料中建筑垃圾的处理[J].筑路机械及施工机械化,2008,25(9):4446. [3]徐宝龙.建筑垃圾土性能及其作为路基填料的施工[J].中国市政工程,2011(2):6769. [4]李又云,李哲.建筑渣土在城市道路中的应用研究[J].公路,2013(7):235240. [5]王健,李懿.建筑垃圾的处理及再生利用研究[J].环境工程,2003,21(6):4952. [6]秦健,赵建新.建筑垃圾渣土在世博园区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市政工程,2009(3):1923. |